江口:“十个一”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9.07.2014  12:32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江口县全面开展党员“十个一”工作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增“曝光率”,党员身份亮一亮。全面开展党员佩戴党徽、“党员模范户”挂牌、“党员服务岗”评比、“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等活动,并把优秀党员的信息在“党员风采墙”上集中展示,既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又让党员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目前,已建立党员服务窗口105个,党员示范岗126个,3000余名党员干部统一佩戴党徽和工作证上岗服务,1054名农村党员家门口挂着“党员家庭户”的红色牌子。

    做“好学生”,党的精神学一学。各地各部门以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学习412场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318次,观看《焦裕禄》等8部电影、专题片361场次,培训党员干部达9400余人次。针对孤寡病残、出门在外的党员,以印发学习资料、邮寄学习课件等方式开展了“送学上门”活动,全面强化“内功”的修炼。

    当“宣传员”,惠民政策讲一讲。依托“道德讲堂”和“四室一堂”建设,各联建帮扶部门进村入组开展政策宣讲会以及村支“两委”组织的政策宣讲会达867次。突出宣传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基层党员带头学习党的政策,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并把群众的反映和呼声及时地向党组织汇报。

    变“领头羊”,产业发展带一带。以“党群携手创业致富工程”和“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重点发展茶叶、烤烟、果蔬种植等短平快项目。同时,依托党员“1+3+1”(1名能人党员帮扶3名困难群众创业、1名困难党员)产业发展模式,以及联建帮扶的“1+X”模式,引导群众创业致富。

    化“及时雨”,群众困难帮一帮。建立村情、民情信息库,把农户按4个收入等次进行分类,结合小康六项行动和精准扶贫要求,实行动态管理。联建帮扶部门采取“联一扶二帮三”(联系一个村、扶持两个产业、帮助三个困难户),基层党员采取了“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加大帮扶。今年以来,全县8000多名党员走访群众达5万多人次,办理实事好事16000多件,解决资金物资达1350余万元。

    添“润滑剂”,矛盾纠纷劝一劝。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将调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项硬任务来完成。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堂屋后院,服务进家门,及时主动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家家促和谐”。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驻村干部帮助各村化解矛盾纠纷558起,未发生一起恶性群体性事件。

    当“意见箱”,群众意见听一听。通过座谈会、发放意见表、与群众谈心、入户走访、深入群众工作站(室)接访等方式听意见、找问题;县门户网站建立书记县长直通平台,为群众发表意见架起绿色通道;各级各部门设立“三个开刀”意见箱;各村委会设立“连心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达2326条,已回复和办理了1867条。

    照“平面镜”,个人不足找一找。各支部与党员干部个体突出自己“”,结合上级“”、基层单位“”、服务对象“”、各界代表“”、党员群众“”等方式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批评、建议。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为民服务之上。

    戴“紧箍咒”,履职践诺评一评。要求党员根据工作岗位、个人特长、能力大小等实际进行承诺并向群众公开,各基层党组织对所属党员践诺情况每月一记实,每季度一汇总,县、乡(镇)党建办不定期组织对承诺兑现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到项项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全面推行党员“双评”(党内民主评议、群众民主测评)机制,由党员和群众对每位党员的履诺践诺情况进行测评,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

    抱“平常心”,名利好处让一让。全县开展党员干部带头“树标杆”活动,在单位部门内让利贫困职员,在单位外让利群众,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家属无论有无评选低保等惠民政策补助,都要主动让出名额给困难群众。同时,全县各村级支部“两委”成员主动提出凡是村干部家属无论是否符合低保条件都要将低保名额让出,让更多群众享受党的关怀。

    “十个一”工作法的推行,激发了党员内在活力、增强党员服务能力、促进党员转变作风,使得党员身份“”了起来,党员作用“”了起来,党员形象“”了起来,党群关系“”了起来。(周远华 甘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