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发展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 北川县委宣传部实施扶贫攻坚精准施策

04.11.2015  01:37

通坪村24户贫困户领到喷雾器

贫困户唐万亮领导喷雾器,十分高兴

小岭村13户贫困户领到了喷雾器

四川在线消息(王官伦 记者 吴楚瞳)“正琢磨着买一个喷雾器,没想到今天就给我们送来了。”年近70岁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小岭村贫困户唐万亮,拿到崭新的喷雾器,笑得两眼眯缝着。近日,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采购的37台智能电动喷雾器和3台微耕机,已由驻村第一书记运送到坝底乡小岭村和通坪村,安全有序地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坝底乡是北川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近年来,该乡利用绿色生态优势,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建起了万亩缓季节高山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北川县委宣传部作为该乡的联系部门,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紧紧抓住主导产业不放松的思路,针对贫困户个性化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精、细、准上下功夫,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做好精准帮扶文章。”北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福兰说。

坝底乡小岭村和通坪村属省级贫困村。走进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小岭村,200亩梯田式的“党建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这是该村1组14户统一规划后建立起来的连片种植基地。“以前村子里什么都种,零零散散,没有形成规模,也不利于管理和销售。”村党支部书记唐永胜说,统一规划建设后,仅两年时间,全村蔬菜种植就从不足100亩发展到400多亩。

唐万亮一家就是小岭村贫困户之一,他和他的老伴都快70岁了,生育了一个儿子,患有精神病,现已40多岁,一家三口无劳动力,家庭经济拮据。为了帮助体弱多病、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更好地发展生产,县委宣传部利用该村蔬菜种植基地地势平缓这一优势,为村里买了3台微耕机,主要用于复垦和整理土地。负责联系该村的宣传部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母建华告诉记者,微耕机拉进山村里的那天,村民们纷纷来围观,村党支部书记唐永胜亲自下地耕作示范,村民们连声赞叹:“没想到,我们大山里也能用上这‘洋机器’!”结合种植蔬菜预防病虫害,母建华又为该村13户贫困户每户买了一台喷雾器。

通坪村位于坝底乡东南部15公里外,是该乡最偏远的乡村,当地群众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近年来,北川县委宣传部积极与该交通、农业、水务、发改等部门沟通对接,在村道建设、农网改造、洪灾清淤等方面寻求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通坪村主村道村委会路段已经实现硬化。

通坪村山高谷深,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水源、气候适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据宣传部联系该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康作文介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积极盘活优质资源,邀请农业专家深入考察调研,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该村确立了以种养结合、以家庭为脱贫致富单位的精准脱贫模式,选取了两户贫困户代表,进行扶持引领带动。通坪村八组贫困户熊国兵几年来发展白山羊养殖,由起初的1只母羊发展到40多只。“去年,我卖了12只,一万多元的收入。”结合养殖业,免费提供牧草种子、化肥,指导农户种植牧草,目前试种已经取得成功。“明年,我要扩大种养规模,牧草种植扩大到5亩,羊争取突破100只。”熊国兵信心满怀。

与此同时,结合部门信息化建设和农村电商发展优势,北川县委宣传部正着力将通坪村建设成为山区信息化示范村。一方面依托农村电商发展项目,积极协调支持该村通讯线路恢复升级,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发展培养村淘合伙人,着力解决群众“买贵和卖难”两大问题。目前,通坪村通讯线路已经通达村委会,电商示范点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该村将充分利用村淘服务站点资源,加大对村民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力度,按照品牌先导战略,引入智慧农业理念,积极把本村高山蘑芋、白山羊等农特产品与互联网结合,努力打造山区信息化示范村,为村民脱贫奔康打造高标准引领平台。”康作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