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雷宇)据统计,贵州省黄平县共有8万多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因而留下了几万的留守儿童。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3年以来,黄平县计生、妇联、教育局等多个部门,以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为载体,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倾情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目前,全县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60所,家长学校105所,有兼职家教工作人员1000多人。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全县11个乡镇各创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在城关镇创建新州一小省级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统一制作了留守儿童登记表和联系卡,结对帮扶表格、成长记录袋,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和卡簿表册,使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都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计划和年度规划、有管理队伍、有学生个人档案的“五有”标准;各留守儿童之家均配备了电脑、桌椅、书架、亲情电话、电子琴、篮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以及各类图书和户外活动器材。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在外打工经商的乡友,为留守儿童之家筹资购买电视及其它生活用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困难,使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帮助留守儿童接受亲人关爱。各个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帮助留守儿童每个周末给家长打一次电话;每月和家长视频聊天一次;期终考试放寒暑假前,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给父母写一封信”活动。通过开通亲情电话、视频聊天和电子邮箱,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联系,加强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减轻了留守儿童因情感缺失而造成的心理伤害。还开展“祖国好、家乡美”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文艺演出、读书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和手工制作,培养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构建三层关心爱护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知识、安全缺保障的“五缺”现象,在全县积极构建“关注覆盖到校、安全监护到人、家庭关爱到心”的三层关心爱护网,即以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为主体的关注关爱网,以学校家教兼职人员为主体的学校安全监护网,以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爱心家庭、爱心妈妈、爱心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充分发挥关心爱护网的作用,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在中秋节开展“亲情关爱,共度中秋”慰问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企业爱心人士、优秀家长等组成“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巾帼志愿者队伍,通过“座谈送金秋祝福、度佳节共进团圆饭、家访送月饼听心声”等形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定期聘请司法、公安、法院、教育等法律、家教专业人员,巡回各乡镇中心小学开展“公益大讲堂”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排解子女教育难题,不断提高家长素质。目前全县共结成“爱心妈妈”帮扶对子1000余对,举办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班40期,培训家长40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问题。
部门配合形成爱心合力。在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强大合力。教育部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全县各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并进行目标考核;民政部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纳入低保范畴,保障其基本生活;卫生部门组织医院卫生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免费体检,优先解决留守儿童的大病医疗问题;县妇联、工会、团县委、教育局等部门通过实施“春蕾助学计划”、“金秋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救助留守儿童1000多名,发放救助金额达10余万元;县广体广电局组织文艺工作人员,为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送去精神食粮,以及慰问金和慰问品等。通过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广大留守儿童得到了真正的呵护,享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编辑 曾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