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2012年起设立252个直销点还剩160余家
核心提示
近日,兴关路一家“平价生鲜直销店”因经营蔬菜、水果亏本严重,改变了业务,卖起了鞋子、干货及少量的水果。
据了解,为解决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2012至2013年,贵阳市商务局牵头252个直销点的建设,目前,仍在经营的店铺数量约为160到170家。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部分原有平价生鲜直销店面临困境,但是平价生鲜直销点仍在继续运营中。
生鲜店不再卖生鲜
“以前这里也曾经卖过蔬菜。”市民黄先生说,但后来这家店里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少,最后直接不卖了。
“一直都在亏本。”店主魏女士说,自己是2014年底接手这家店铺的,运营状况一直不佳,与路边摊比,还要承担人力、水电、房租等开销,虽然还挂有平价的标志,但是实际上,自己的价格也不比别人便宜。由于选址不利等多方面原因,从2014年年底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奈之下她只能撤下蔬菜增加其他商品种类来减少损失,生鲜店变成了杂货店。
既要平价又要生存
与魏女士店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冲东路附近的一家平价生鲜直销店,店中只卖果蔬及猪肉,月收能够达到2万元以上,市民也能买到低价蔬菜。
商店的老板胡先生说,自己已经有十余年的蔬果销售经验,在他看来,要想保证平价又要维持经营,则需要在选址、进货渠道上动脑筋。“只要利用好,‘平价’就是增加业绩最好的一种方式。”在他的店铺中,每天的近百种蔬菜中有5到6种“特价菜”,顾客得到实惠,自己也能以此吸引到顾客。
“平价”仍在继续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为解决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由贵阳市商务局牵头,以一次性补贴的形式,开展建设平价生鲜直销店工作。从2012至2013年,252个直销点建立起来,生鲜价格方面接受商务局巡查监督。而据贵阳市商务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仍在经营的店铺数量约为160到170家。
“关停的生鲜店,主要是2012年以直通车和临时板房形式开始的店铺。”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平价与盈利看似矛盾,但是仍存在平衡点。生鲜经营利润低,作为大型超市或连锁超市,他们在进货渠道上有“议价权”,在管理上有丰富经验,有压低成本的空间。平价生鲜可以丰富超市的产品种类,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市民也可以从中获利。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确实存在部分平价生鲜直销店关闭的情况,但是在超市中,平价生鲜仍在发展。目前,他们也正在对相关的价格巡查机制进行完善。
■ 记者 代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