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合作:继往开来——记2014年中俄工程技术论坛

03.08.2014  15:59

参加2014中俄工程技术论坛的中俄专家在舟山市合影

原标题:中俄科技合作:继往开来——记2014年中俄工程技术论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百废待兴。而在当时国际政治隔离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缺乏大规模工业建设经验和人才极度匮乏的新生国家而言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上可谓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由中苏两国政府先后确定的对中国国防、能源、原材料等领域进行援助的“156项工程”援华项目应运而生。在前苏联大批援华专家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中国很多工业和科技项目从无到有:从选址、设计、安装到新产品的生产和检验,他们都亲自参加,认真指导。如今,在中俄两国关系发展日益紧密的今天,前苏联专家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遗忘,两国科技合作正在续写继往开来的美丽篇章。

也许,很多中国人都能说出一连串苏俄作家和文学作品的名字,很多人都能哼唱一两句苏联时期的歌曲,但是,除了年长一些的人外,又有几个年轻人能说出“156项工程”中的一些项目呢?庆幸的是,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科协对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华项目的调研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调查显示,仅黑龙江省目前已查找出50个中方受援企业和70多个俄罗斯援建企业。今年7月,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商谈了关于大力调查前苏联“156项工程”援华项目的合作,双方有望年内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事实上,中俄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往从未止步。由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共同主办的“中俄科学家论坛”已举办多年。为了传承这一合作模式和搭建中俄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合作平台,从今年开始,双方将其更名为“中俄工程技术论坛”。首届“2014中俄工程技术论坛”于今年7月在“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举办地哈尔滨和中国船舶工业重镇舟山市举行。依托这一新平台,两国与会专家为推动科技合作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指出,中俄两国科技界有着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历史。自从1990年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技团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俄工程技术的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两国工程技术界共同为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贡献力量。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前科技参赞孙万湖认为,科技合作是中俄面向21世纪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需性。他建议,中俄科技合作应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双方合作项目筛选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合作,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对口合作,丰富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

俄罗斯科工联学术秘书科坚科夫则认为,中俄双方专家持续对话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2014-2015年,中俄两国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俄罗斯科工联和中国科协可以组织两国青年开展科技交流周,促进中俄青年之间的科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