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踩紧升级“油门”

08.04.2016  10:53

面对挑战提质增效 推动经济迈向“高端

中国制造踩紧升级“油门

徐骏 作(新华社发)

日前,德勤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蝉联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一位,其中一项重要的依据是中国创新基础设施的长远发展。专家指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位列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值得称赞的是,我国针对各种挑战已经开始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加快提质增效,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都将受益。

标准化”引领产业升级

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标准是工业实力的象征,也是引领产业进步的方向。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主要还是引用国外的标准。” 清华大学教授贾培发说。

面对问题,我国给出了应对之策。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认为,这将有助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并夯实我国在装备制造业现有的成绩,比如,高铁及医疗器械等一些领域;此外,这将更有利于抓住我国装备制造业“出海”的机遇。

与此同时,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机器人领域,我国也在加快推进工作。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特别提到,要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全面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

业内专家表示,这一规划将有助于补上我国机器人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使用不足”的短板,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及先进制造业进一步迈向“高精尖”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由“”转“”到了拐点

我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了由大变强的拐点,在这一节点上我们仍面临不少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应由技术跟随向自主开发到技术超越转型升级,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由生产型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升级,从而提高竞争力。

德勤中国工业产品与服务主管合伙人董伟龙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计划,同时落实相关举措,这些政策着力于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这会为中国企业发展其自身竞争力提供关键支持,并将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

目前,我国已在多方面为推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提供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实力,未来我们还应特别重视创新驱动,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地方政府在创新方面的支持。此外,我们还需要抓住制造业外部的动力源,如推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以带动城市化发展,进而为工业增长、制造业的突破提供支持。”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贺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

中国制造正在加快脚步进入“高端化”轨道。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年度报告(2015-2016)》指出,我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行业增速减缓,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等处于扩张状态,机械电子工业、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不断上升,出口产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显著,“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质造”转变。

中国制造的向好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指出,我们已经具备一些有优势产能的中国制造业,同时也具备了技术输出的能力,所以我们国际合作的形式将从原来的贸易加工产品出口为主,向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转变,这种转变将不断地拓展中国制造新的市场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我们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中国制造的提质增效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业是承载创新的土壤,研发、科技创新等很多高端要素都发端于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整体改善,进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贺俊说,此外,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制造的提质增效还将有助于增加全球经济的增长需求,带动世界经济加快进入复苏的轨道。(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