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政策为全球创新注入“中国元素”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 韦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在28日举行的2015浦江创新论坛·政策论坛中表示,面对全球化的创新趋势,中国有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资本优势,中国更加注重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主动连接全球资源,打造创新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创新链条的合作共生。
作为2015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天的议程,当天的政策论坛聚焦如何制定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政策,深入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大众化、国际化,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完善注入“中国元素”,让科技创新惠及全民、惠及中国、惠及世界。
胡志坚认为,中国科技发展在过去二三十年由相对封闭的体系逐步迈向开放和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科技创新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他说:“当今创新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创新资源流动和配置的全球化、创新资本的全球化、创新生态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创新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实行组合,其目的就是从平稳的经济增长转向现代的经济增长,”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主任王新奎开场便提及了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王新奎认为,前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已经为新一轮创新驱动提供了非常好的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条件,产品智能化、服务数字化、消费虚拟化三者结合的系统目前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重点领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必要的技术条件。
他以美国政府在互联网时代的医疗领域的系统创新为例,对中国应如何设计开放包容的创新政策提出建议,“具体的创新是企业界的事情,政府不直接下项目,政府应解决技术开发以外的问题,提高政府对系统创新的监管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官方已陆续发布了多项重要创新政策,继2006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2012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之后,今年8月又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逐步形成了涵盖所有创新要素的政策体系。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管司司长贺德方随后介绍了中国政府科技创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2014年中国研发支出1.3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达到了2.09%,研发支出年均增长21.74%。过去5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增加120%,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增加了1倍以上,企业研发支出占到整个支出的76%,发明专利也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55%。
同时,贺德方也指出了中国科技政策工作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战略和政策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首要手段,对人才、资本、市场、专利等创新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贺德方说:“世界各国都在丰富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中国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在政策定位方面,政府与市场存在错位的现象,创新的动力机制还不够健全。”
贺德方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理论体系研究,强化决策的理论支持,并加强政策研究和政策实践的衔接,“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政府层面,要支持和鼓励有关学会和团体的发展,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政策研究方面的专业智库,还要加强政策领域的国际交流,强化决策咨询的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