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局向好彰显行稳致远的光明前景
时至岁末,“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已进入“收官季”。回望这一年,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指标,都传递出经济增速趋稳,质量趋优的信号,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把握较好完成。(12月7日新华社)
年关将至,往往又是盘点总结的阶段。尽管第四季度的经济运行还未结束,但不少专家预计,随着积极因素的不断积累,第四季度的增长应当比较平稳,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增长目标应该没有问题。结合中国经济近期运行轨迹,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穆迪等诸多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点赞中国经济,看好未来发展。普遍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将延续企稳向好态势。
“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这四个词来评价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种种迹象就已经表明,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拥有坚实基础:1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9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10月进出口总值和出口的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基于此,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惠誉日前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惠誉认为,中国稳定经济的努力比预期更成功,因此把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从9月预测的6.5%上调至6.7%,将对2017年的预期从6.3%上调至6.4%。
应该看到,从2014年的7.3%,到2015年的6.9%,再到如今的6.7%,中国经济走势呈现的是一条“L”型曲线。必须承认,相对于以前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确实是有所放缓,但并非因此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前景堪忧,而是我国经济从几十年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下主动调控的结果。因为,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赢得一时的速度,而是为了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现在一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过去几个百分点的增量,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总量。显然,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绝不能简简单单地从数字上的高低来判断。对此,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师欧思濂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国经济当前运行情况令人满意,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最高可达6.75%。虽然这一速度与数年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如今6.5%的经济增速带来的增量已超过以往10%增速带来的增量。
起跑决定后程,开局昭示未来。在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能有如此表现十分不易,这将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放眼现实,在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落实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化茧成蝶”的蜕变: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展望未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挑战,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经济巨轮必将在新的希望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唯此,既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经济增添强劲中国力量。(南方网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