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项目"再推"东北抗联专题"新史料

18.09.2014  21:06

原标题:“中国记忆项目”“九一八”纪念日再推“东北抗联专题”新史料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同同):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83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从当天开始,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以每天一篇的频次连续推出共计35位口述史受访人的口述视频,再现东北人民抗战14年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说,为了把珍贵的记忆留下来,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把口述视频与馆藏文献完美的结合了起来,东北抗联专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长期项目,今年“九一八”纪念日的集中发布已经是第三年了。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的总书库,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职能把这批民族的记忆很好的保护下来,传承下去。我们就用中国记忆这个项目,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人物做口述实录。从2012年到现在,国图连续三年在‘九一八’纪念日发布了三批。在我们的口述实录中,既有抗联的老战士,也有他们的后人,也有专家、学者。

目前,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资源建设已完成61位受访人的口述史采集,共获得约144小时、4818.52GB的口述史料及大量照片和实物等资源。2012和2013年的发布活动也是“九一八”纪念日,共有25位受访人的58段口述史料已在国家图书馆网站发布。

大规模的口述实录采集的背后是工作人员的辛劳和汗水。中国记忆项目组副组长韩尉说,东北抗联专题的采访拍摄小组由4-5人组成,由于抗联老战士所处的位置比较分散,他们在寻访过程中走过了东北三省、广州、新疆、湖北等地,不仅要扛着沉重的设备到处奔波,还要面临很多沟通联络上的问题。

我们在湖北宜昌采访的一位90多岁的老战士叫陆保平,一开始是跟他儿子联系的,了解我们要去采集口述史的目的之后很支持,觉得没问题。后来过了两天又给我们打电话,说老人这两天身体不太好,我们也很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就一直在跟踪,问老人的身体有没有好转。后来老人的小儿子给我们介绍,之前说老人身体不好,住院了,其实老人没有住院,只不过是老人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我们有可能是美国派来的间谍,不接受采访。后来我们跟老人聊了很长时间,老人慢慢的才相信我们。

项目组工作人员用他们的努力和真诚取得了采访对象的信任和支持,为了更好地纪念“九一八”,为了更好地纪念抗联英烈,许多受访者都主动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照片和实物,以更加生动地再现那段光辉的抗战历史。

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推出两年来,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的巨大影响力,受到网民的极大关注,社会反响强烈,也成为很多媒体制作相关题材节目的权威性素材。中国记忆项目组副组长韩尉说,一个老抗联战士因为参与这个项目还解决了自身的一个难题。

我们之前在中国文化报上做了连续六期的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口述的文章专栏。其中的一期是在黑龙江省的汤原县,有一位老战士叫潘兆会,他在抗联的队伍中负伤了,在老乡家里养伤,后来和队伍失散了,解放以后他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承认,生活状况也不太好。我们把他的口述史编辑整理成口述文章之后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他的子女拿着报纸给当地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看,证明潘兆会老人确实是当时抗联的老战士。经过这件事,他的身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承认,现在享受红军待遇。

连续三年的“九一八”纪念日,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都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推出了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或他们后代等的口述视频,而且据了解,“东北抗联专题”的制作和推出工作还将长期进行下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说,口述史的采集和留存对于当代人了解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东北抗联专题仅仅是中国记忆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多的专题也正在开展之中。

我们现在还在做中国远征军的口述实录,同时还在做着东京审判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出版,这样就能从文献、从口述实录立体的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段壮丽画卷留给我们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