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在贵阳举办

15.03.2017  19:37
  3月14日,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主办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在贵阳市举办。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卫国,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妇儿工委副主任樊新中,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黄燕出席开班式并致辞。来自山西、内蒙古、江西、山东、贵州、广东等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妇儿工委办公室的相关负责同志,共50余人参加培训。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妇女工作处处长朱东云出席并主持。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同志指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重要目标任务。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在总结黑龙江、上海、广东等地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将山西、内蒙古、江西、山东、贵州5个省(区)作为第一批“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试点省份,希望通过试点运行、经验总结、范围拓展,把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以加速推进纲要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他指出,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是要将男女平等的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使性别平等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开发教材、开设课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建构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能够科学、系统、高效地把性别平等的理念、实践和观念传输给学生,使性别平等、男女相互尊重真正成为人们的思想自觉、精神自觉和行为自觉。他强调,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一是要高度重视,凝聚思想共识,在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步调有序地推进试点工作,把理论探索、思想结晶转化为积极开展工作的自觉行动和创新实践。二是要遵循规律,探索实践,要把握好中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规律和在中小学阶段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规律,从课程、教材、师资和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等方面全面推进;三是要因地制宜,创新创造,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自身特点,以试点为契机,形成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建立示范优势;四是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各地妇儿工委和办公室、教育部门、试点学校通力合作,共同推动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实施。
  樊新中在致辞中介绍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实施情况,特别介绍了贵州近年来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做法。他说,促进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使命,贵州将把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工作作为新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即将召开的全省第四次妇女儿童工作会上进行部署,同时,贵州作为全国首批项目省份之一,将通过开展“性别平等进校园”试点项目,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性别平等氛围,有力推进男女两性和谐向前发展,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创建工作规范,为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打下坚实基础,将两纲两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黄燕在致辞中通过列举关键性数据的方式介绍了贵州近年来教育的快速发展情况,同时也指出在中小学尤其在贵州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性别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她说,贵州将在项目实施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和培训,把性别文化教育进校园作为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推进,切实把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抓好抓实抓好出成效。
  培训班上,中华女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利群老师和中共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慧英老师分别为培训班授课;广东省中山市妇儿工委介绍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在贵阳举办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卫国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开班仪式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妇女处处长朱东云主持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妇儿工委副主任樊新中到会致辞
 


   
贵州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黄燕到会致辞



专家授课



课堂提问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