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矿局中心实验室炭质页岩高效提钒工艺获重大突破

10.07.2014  13:32

  近日,贵州地矿局中心实验室《炭质页岩型钒矿全湿法高效提钒工艺研究》顺利通过省科技成果验收和鉴定。该工艺解决了传统提钒工艺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问题,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据悉,钒有金属“维生素”之称,其广泛应用于钢铁以及航空航天、化学、电池、颜料、玻璃、光学、医药等众多领域,在近代工业技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同时也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炭质页岩型钒矿是我省特色优势矿产资源之一,目前已探明的五氧化二钒资源储量达300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凯里、都匀和铜仁地区。

  2007年6月,该局加强对钒矿实验的研究,成立了局实验室课题组,历时一年半近万次的试验比对,课题组针对钒的赋存状态,首次提出全湿法提钒的关键技术思路,研究出分段氧化与热压氧化浸出提钒关键药剂与工艺,取得了提钒工艺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两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三篇。近几年,炭质页岩型钒矿全湿法不断改进,先后在贵州、新疆、湖北、湖南、四川、内蒙等地16个钒矿提钒试验研究项目中应用并显示,该工艺提钒浸出率高达90%以上,生产每吨V2O5产品,需要V2O5含量为1%的钒矿108吨左右,消耗标准煤仅4吨左右,消除了大气污染。与传统钠化焙烧工艺相比,节约钒矿石100吨左右,节约标准煤20吨左右,从而大大节约了矿产资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废热排放、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目前,该室已依托此项成果自主设计建成试验规模达1.2吨/天的全湿法提钒中试线,并支持随州盛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黑色页岩型低品位粘土钒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经费达1500万元。随着该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将有效恢复并促进提钒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