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董文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服务中小企业转型
刚刚结束与全国工商联和上海有关方面领导的座谈,董文标就匆匆赶到了金外滩旁边的滨江欣景四楼,也是在这里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率先采访到了最近有些“缄口不语”的董文标。
今天,董文标第一次用他的新名片,介绍自己的新身份——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对于成立中民投的初衷,董文标第一次做正面回应。他说,18年前,全国工商联发起成立了民生银行。18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民生银行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们这一届工商联的企业家副主席们便想着能再为民营经济做些事情,以顺应中央提出的转型升级,为推动和引导中国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一份力量。
这一想法在本届全国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中间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得到了积极响应,其中包括现任中民投四大董事局副主席之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孙荫环,现任中民投四大董事局副主席之一、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
“也就是在这一思想下,企业家们向全国工商联做了汇报,全国工商联非常支持,并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由全国工商联的专职副主席黄荣牵头展开了调研,中民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民投的59家股东中,共有7人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最近让董文标有些“抓狂”的是每每提及“金融”就有猜测中民投未来是否会收购民生银行,他觉得很无聊。
“我在民生银行奉献20年,我很爱民生银行,但现在到中民投,我会全身心投入到中民投,为国家、为社会、为投资人奉献我的能力,我不会带走民生的一草一木。”他说,中民投未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顺应中央的要求,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服务好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谈及中民投的未来,董文标透露说,中民投的总部,未来会是一种“少而精”的形式,会有一批思想家、审计师、分析师、规划师,这个“智囊团”最高可能达到150人,服务整个产业的审计与规划。
而在具体操作层面,中民投将重点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战略投资,将优选重点目标行业实施战略整合;二是产业投资,主要瞄准包括光伏、钢铁、装备制造业和通用航空业在内的一些传统行业;而海外投资则主要瞄准金融、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人银行等,不会介入传统行业。
“不过,中民投进入传统行业,不是外界猜测的要收购一大批公司,我们会选择一个突破口,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然后进行推动。”
在中民投挂牌前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常用首家“国字号”来形容中民投的与众不同,董文标自己的解读颇为有趣,他说,中民投的特点是“四个依靠”——依靠政府,依靠全国工商联,依靠股东,依靠员工。此外,中民投与传统企业的不同,就在于他将从金融的角度和概念来做产业。
对于中民投的未来,股东们自信满满。他们看来,中民投的股东由50多家企业共同构成,这些企业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资源和文化,将这些智慧整合成强大的生产力,必将促进中民投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