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中非合作前景光明看点多多
南非约翰内斯堡桑顿会议中心街景,该中心是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会场所在地。 经济日报记者 经 凯摄
南非是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举办地所在,也是中国与非洲合作的重要伙伴。习主席此次也将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如何看待当前中非合作的前景,中国与南非的关系发展还有哪些亮点?日前,来自中国和南非的政、商、学界人士聚首中国经济网演播厅,就中非合作成果与前景这个当下热门话题展开解读
主持人:
中国经济网主持人 郭枞枞
嘉宾:
南非驻华大使馆代办 马海露
南非标准银行经济学家 史杰文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原院长 霍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 徐洪才
文字:《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看趋势:
中非合作潜力巨大
主持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2日到5日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如何看待这一主题?
徐洪才:中国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未来10到20年之间,我们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强与国际的合作。现在非洲正在推进“2063年议程”,也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我们之间可以优势互补,推进南南合作。双方为发展中国家树立合作“样板”,将来对其他新兴经济体有积极的示范效应,也为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马海露:南非和中国1998年建交以来已经签订了很多重要协议,合作也在推进和发展。这当中不仅有经济合作,还有人文交往,比如去年是中国的“南非年”,今年是南非的“中国年”。今年是中国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办峰会,论坛最后的文件也将会由两个主办国共同起草和书写。峰会上会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工业化、人力资源发展、技术转让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内容。非洲也非常关注减贫、增加就业以及其他发展重点。
主持人:这是习主席第二次出访南非,这次出访又会给南非带来哪些机会呢?
史杰文:本次会议所发生的背景有很大变化。现在大家有一些担忧,特别是担心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国,可能会导致非洲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其实长期来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非洲也有很多优势。过去三十年,双方的比较优势都在增长,能不断开启新的合作领域。我们将会看到新的基础设施发展的计划,包括农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等。
霍建国:南非目前的整体经济结构和产品竞争力跟中国还是比较接近的,双方在具体的合作项目上已经走过了资源合作的阶段。前几年中国在自然资源领域投资的量比较大,这几年开始在制造业和各种服务业上面投资。这种互利合作的内容丰富潜力大。很多跨国公司在后期发展上,需要与投资对象国全方位合作。中非在这个阶段的合作刚起步。我更看好制造业方面的合作。
徐洪才:我觉得除了制造业以外,在金融服务领域我们也可以展开合作。比如南非标准银行就有中国工商银行的参股。中非之间的经贸规模已今非昔比,突破了2000亿美元的规模,未来几年还有快速上升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开展金融合作,用本地直接结算可以规避风险,降低金融成本。
国际方面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比如说同为金砖国家成员国,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的建设上也可以展开合作。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双方携手更多地发出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合理诉求和呼声。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一个大陆,中非在很多方面可以有共同的利益。未来我们也面临共同的挑战,可以从战略上进行对接。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有能力帮助非洲建立比较合理的产业链;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方也可以输出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看时机:
加强合作恰逢其时
主持人:今年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几位如何看待这15年来,中非之间走过的历程呢?
马海露:中国和非洲通过合作共赢来携手前进。比如南非,不仅仅希望得到国外的援助,同时也非常注重自身发展。就像刚才史杰文说的,中国也希望从合作中得到更多。非洲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知道自己的发展需要哪些东西,中国就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
霍建国:这15年是中非贸易合作发展最快的15年。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2220亿美元,几乎比第一届论坛时增长了20倍。中国和南非的贸易,去年达到了603亿美元,也是增长了40倍,我们仅对南非的投资总量就达到120亿美元。当然,非洲的发展如何实现不是完全地“输血”,而是变成“造血”,这需要外界环境,也需要非洲自身努力。总的来看,合作潜力依然很大。
史杰文:在2000年初期的时候,非洲在世界贸易投资中还处于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是后来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非洲,建立了更加紧密而实际的合作。过去的15年里,对于那些经常去非洲的人来说,不管在西非、东非,还是南非,城市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了中国的合作和参与。这次峰会恰逢其时,我们可以讨论怎样让已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徐洪才:加强全方位对非合作,不仅仅指经济方面,在政治层面外交安全层面,我们要扩大合作领域。在南南合作方面,中非可以说是做出了样板工程,我们现在要更进一步,打造合作的“升级版”。国际舞台上,我们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更多共同的声音共同的表现,把传统友谊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看特色:
“一带一路”创新机遇
主持人:目前南非正在发展“蓝色经济”,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马海露:南非有4000公里的海岸线和很多自然资源。我们已经认定中国是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在海洋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这对非洲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工业化,来应对包括就业、减贫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以前,我们都是把资源从非洲输出去,现在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实现城镇化的发展。这样的话,能够让各个行业、各个工业很好地在我们那里进行生产,促进非洲内部的合作。这种协同可以赋予我们在未来15到20年间很大的发展潜力。
霍建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海洋经济包括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和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众多内容。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也应加强海洋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战略对接,加强沟通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南非经济的回旋余地很大,这不仅是指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且南非对整个非洲的辐射效果是非常好的。中国通过这个桥梁,推进中非合作,最终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徐洪才:另外,在建设开发区、高科技园区,促进产业的整合聚集效应方面,中国有一些经验,可以在中非合作中找到新契机。从目前来看,非洲地区基础设施总体还比较薄弱,纯粹搞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什么意义,最终要和其他产业形成配套,显然他们现在已经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就是海洋经济。我们双方可以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对接起来,充分发挥双方合作潜力。
主持人:我们知道,南非在2010年加入到了金砖国家,目前有这样一种质疑,认为金砖国家正在失去原来快速的发展,如何看待金砖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史杰文:新兴市场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低迷、全球流动性的问题等,都会对它们有影响,但这些都是结构性的问题。金砖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的资源,还有年轻人的增长,中产阶级的增长等,这些资源是不会因为经济放缓而改变的,势头还在,基础还在。
徐洪才:我们已经形成的三大机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工商理事会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但还要进一步做好。比如在工商企业的合作上,现在对双方潜力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在金融合作方面,也仅仅刚开头。全球治理的层面上,金砖国家建立了新的机制,对于旧的体系是有益补充。中非合作的前景非常好,我们也应该共同应对一些挑战,比如体制机制障碍,包括传统的贸易壁垒、新出现的一些非贸易壁垒,以及非洲地区政治社会的稳定等。
霍建国:我还是相信,坚定地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往前发展,释放内生的增长动力,最终将获得技术发展水平和结构的提升,这种变化是需要一个过渡时间的。我觉得南非就看得非常清楚,它积极参与亚投行的创建,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远见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判断,这种合作将来有可能带动整个“一带一路”的合作产生更大效应。金砖国家应该更紧密地合作,真正发挥合作所产生的贸易、投资的溢出效应。
相关专题
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访问津巴布韦,访问南非,出席中非合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