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驻村干部“铁杵磨针” 打赢扶贫攻坚硬仗

30.09.2015  17:12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30日电  在贵州省丹寨县的偏远山区,扶贫攻坚任务显得尤为艰巨,闭塞的交通环境、落后的经济、恶劣的生活环境等制约“瓶颈”,加大了扶贫的成本和难度,如何突破制约瓶颈,丹寨县467名驻村干部发扬“铁杵磨针”的精神,带领群众打赢扶贫攻坚硬仗。

    这几天,丹寨安信茶业有限公司将30万工资款,发到了排调镇甲石村60多户村民的手上,今年,村民杨胜清没有外出务工,而是留在茶叶基地就近就业,这次发工钱,夫妻俩一个季度加起来,就拿到了一万多元。村民与企业取得合作,与驻村干部聂绍远的帮助分不开,去年,排调镇政府引进了茶业加工企业,在村里种起了800多亩茶叶基地,驻村干部聂绍远瞅准了合作机遇,上门与公司洽谈,帮助全村60多户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发展。

    群众的事,一刻也不能耽搁,长时间的降雨,导致也改村部分路面出现塌方,驻村干部曾帅,争取来了两万元的维修资金,并和村民们一起投工投劳搞建设,在最快时间里,加固堡坎,打通道路,确保了群众的安全畅通出行。另一方面,曾帅还在村里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刚进村,他就利用自身所长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利用起来,每天,都有不少村民来找曾帅借书、要光盘学习种养殖技术,现在,技术过硬后,曾帅又和村两委合计着,成立养殖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小户,共同发展。

    扶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带动,如何带领村民扫“穷业”拔“穷根”,在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的岔河村发展特色产业,岔河村驻村干部王武,结合当地实际,带领群众发展起了110多亩生姜产业,眼下,村民陈通文的1亩多生姜就要进入采收期了,亩产达到了1万多斤。认准路子,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目前,全村共有七十多户村民参与生姜种植,剩下的190多户村民的脱贫,还没有着落。王武心里很清楚,剩下部分村民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担心市场风险,为了让村民吃下定心丸,下一步,王武准备寻求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发展订单农业,扩大种植规模,减少市场风险,让村民敢发展、敢转型、敢攻坚。

    截止2015年8月,丹寨县467名驻村干部,共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806余件,走访群众32737余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86个,帮助谋划出点子1308条,协调项目231个,协调解决资金710.176万元,化解矛盾纠纷389余起,干部们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发扬铁杵磨针的精神,在基层农村树立了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助推了丹寨县扶贫攻坚整体进程。(张燕 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