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文明扛起贵州担当
12.03.2015 10:38
本文来源: 林业厅
石平 3月12日,北京晴空万里,贵州繁花锦簇。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提案没有停止。青山绿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家的聚焦,是全民的关注。 天生万物,有其短必有其长,生态文明是贵州所长。 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污染。 3月6日,在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上,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贵州是一块金,环境质量好,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贫穷落后仍然是贵州主要的矛盾,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的压力仍然很大,即使如此,贵州坚定走好生态文明道路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贵州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不唯GDP论英雄,取消10个生态重点县GDP考核。这不代表贵州不重视GDP,全省实施生态扶贫工程,让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搬进城市,实现脱贫一片、还一片绿水青山,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最强音,贵州对发展如饥似渴,但对项目选择不会饥不择食!贵州绝不向污染低头!贵州坚持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新型产业在贵州茁壮成长。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率先在全国把生态环保工作纳入法律层面,成立生态环保法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机构,磨亮环境保护“六个一律”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两把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打击破坏生态的行为。 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从贵州实际出发,制定“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有的风生水起,有的方兴未艾。2014年,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增长62%,以大数据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1%。 2014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赤水河、乌江流域12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达到15个,建立5000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机制…… 生态文明已成为贵州一张亮丽名片。从贵州贵阳发起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功走出全国,走向世界,传播了生态文明好声音,展示了生态文明好形象。贵州成功举行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生态文明成为贵州人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贵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提高9.8个百分点,贵阳、遵义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 近四年贵州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水、空气、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稳定上升。 2014年,贵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 2015年,贵州上下策马扬鞭,赶超在生态文明大道上。 贵在行动、成在坚持,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上山种树,开启贵州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幕,三年后,1042万亩荒山荒坡将披上绿装,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5%以上。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建设绿色生态城镇成为贵州的重要任务,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妥善处理,一幅山水、田园、村庄、社区各美其美、共生共荣的和谐画卷已经在贵州展开,贵州上下仍在全力增绿添彩。 生态文明城市究竟是什么样?欢迎您到贵州来,我们在繁花盛开的多彩贵州等着您! |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2.03.2015 10:38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