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8·2特大事故伤员救治目击:主治医师虚脱瘫倒(图)

05.08.2014  11:57

题图:医护人员转运伤员。

分秒必争抢救危重病人。陈明 薛晓慧摄

拥抱是无声的慰藉。记者 万程鹏摄

急救,这里牵动着无数颗心

——昆山“8·2”特大事故伤员救治目击

3天来,江苏20家医院的烧伤病房成为人们最牵肠挂肚的地方。全省的医护工作者们以忘我的姿态投入到抢救工作中。

令人宽慰的是,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从3日晚到昨晚11时记者发稿时,没有发布新的死亡病例。

180多个来自昆山“8·2”特大事故中的危重病人,静静地躺在烧伤病房里,他们全身上下普遍焦黑,生命体征微弱,正和死神作顽强的抗争。

昨天,紧张的救治延续到第3天。记者在多家收治医院的重症病房看到,医护人员普遍眉头紧锁,行色匆匆,气氛凝重。在昆山第一人民医院,从南京赶来支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邱海波告诉记者,这次事故烧伤病患人数多、烧伤面积大、烧伤深度重、烧伤种类复杂。

从早晨到深夜,记者走近病房,与专家和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生怕漏掉一鳞半爪的信息。各方汇集的信息,勾画出一幅幅医护人员揪着心与死神赛跑的场景。

做完最后一例手术

医生累得瘫倒了

昨天,南京军区总医院急救室一派忙碌,医护人员不间断监护着危重伤员的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查体换药、动静脉穿刺,抢救方案有条不紊。

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为了伤员,黎介寿和刘志红两位院士亲自坐镇,为每位伤员配上5名专家组成的救治组,一个病人一套方案,并每天会诊。

烧伤病人皮肤破损,最怕与硬板床接触,这是为病人紧急购置的国际先进悬浮床,非常适合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院方说,救人要紧,一定要把最好的治疗手段用上。

当天,南京军区总医院又收治一例从昆山转送来的重伤员,伤员总数达到10人。目前,所有伤员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对烧伤重症病人来说,保证呼吸畅通很关键。连续完成17名病人的气管切开手术,让不久前因车祸受伤的苏州大学附二院主治医师刘志勇几乎虚脱。他的右腿仍有30公分钢钉,肩膀还钉着钢板,但他坚持站着做手术。做完最后一例手术,刘志勇瘫倒了。

救治难度之大

老专家多年未曾遇

昨天傍晚6时40分,在苏大附二院,记者见到从重症监护室回来的急诊医学科主任刘励军。此时,他刚送走国家和省有关方面前来增援的7人专家组,会诊结果仍不乐观,令他神情严峻。“病人还没有度过危险期,现在已经转入感染性休克期,抢救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倪松石说,烧伤人员之多、烧伤程度之重、救护难度之大,都是他从医这么多年所未见。收治的17位伤员中,绝大部分都是三度烧伤,烧伤面积100%的3位,80%到99%的10位,50%以下的只有2位。

一路把伤员从昆山护送到南通的上海东方医院救援队队长陈雁西告诉记者,救护车转运途中,3名烧伤患者生命体征几次极不稳定,幸亏随行医生和护士全力抢救,才成功将患者送达通大附院。

生命接力,分秒必争。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探访,医院烧伤科已被完全隔离,所有医护人员在烧伤科走廊内都是跑步前进。

医疗会战

为挽回生命全省一盘棋

昨晚7点,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病区,刚刚完成一次紧急抢救的该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吕国忠,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吃饭时间到了,同事们不忍心叫他:“吕主任太累了,让他休息会吧。

过去的三天两夜,吕国忠睡觉时间加起来也不足7个小时。2日,接到省应急办电话通知后,身在杭州的吕国忠二话没说,打车奔赴昆山参加现场抢救。当晚,37名伤员被紧急转送无锡,吕国忠又马不停蹄赶回,指挥救治工作。

一切为了病人!连日来,全省医护工作者们以忘我的姿态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南京、徐州等地80余名医疗骨干赶到无锡投入“会战”;南京鼓楼医院昨天又抽调2名医生和3位护士驰援昆山;南京市第一医院也抽调了1名烧伤科主任医师和4名护士奔赴苏州;常州12辆救护车和40余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赴昆山接应。

常州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作为定点救治医院,接到通知后,就开始给轻伤病患作动员腾床位。病人们十分理解,仅半小时,所需重症监护床位就已备齐。

截至3日18:00,昆山“8·2”特大事故新增4位遇难者,遇难总数从71人增加到75人。令人宽慰的是,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从3日晚上到4日晚上11时记者发稿时,没有发布新的死亡病例。

本报记者 庾康 李仲勋 浦敏琦 仲崇山 陈明 蔡 炜 马薇 潘朝晖 唐澄

遇难湖北员工家属讲述:车间像煤窑 一天下来全身黑

昆山8·2事故16名遇难者确认身份 血液中心仍缺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