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江治理看贵州绘制的“绿色答卷”
中新网贵州思南6月5日电 (周燕玲)“以前网箱养鱼能挣钱,但污染大,水看上去黑沉沉的。”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老渔民赵安荣一边开着旅游船穿行在白鹭湖中,一边诉说网箱养鱼的过往。
初夏,思南县白鹭湖,昔日湖中的网箱养鱼不见踪迹,绿树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上千只白鹭时而悠闲地停留在树梢,时而在湖边觅食。
乌江全长1037公里,贯穿贵州全境,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流经思南县境78公里,多年来当地许多民众“靠水吃水”,在江边大面积网箱养鱼,致使江水受到严重污染。
自2016年8月以来,思南县政府先后累计拿出6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将乌江流域思南县境内73万多平方米的网箱养鱼全部拆除,涉及7个乡镇405户渔民。
拆除网箱“上岸”后,赵安荣便与妻子在白鹭湖发展旅游。“旅游旺季时,每天有近千元的收入。”赵安荣说。
与赵安荣一同“上岸”的其他渔民,则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利用生态补偿款吃上了“生态饭”,渔民们纷纷变身茶叶种植户、中药材种植户,昔日荒凉的山坡种满了生态茶和中药材。
短短几年时间,思南县生态茶园面积超过17万亩。2018年,英国太古集团在思南县建大宗茶加工厂,一期投资1900万美元的茶叶加工厂正在建设中。
《2018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乌江干流的四个考核断面的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乌江干流水质首次实现总体达标。
清除白鹭湖网箱养鱼,扶持渔民生态致富,仅是贵州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本。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2018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55个地表水水质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4%,9个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7.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此外,据中国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3705.15万亩,比2012年中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减少55.37万公顷,减少比例达18.31%。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对贵州经济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他说,贵州把石漠化治理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程看来,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
2007年,贵州在中国率先建立两级环保法庭;2009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河长制;2014年,颁布实施中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2015年,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和《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2016年,在中国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
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选择“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路,让“高颜值”与“高质量”齐头并进。
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4806.45亿元,以9.1%的经济增速与西藏并列中国第一位,连续8年居中国前3位。此外,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排名中国第一,绿色经济占比超过4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