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敖寨乡护林员赵海志回乡护林11年如一日——绿色无言 青山为证

27.03.2015  11:30
    本报记者 朱邪

  “中华山村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5株,冠径均在80厘米以上;白果树组有千年珍惜古树柏木1株,冠径达85.7公分,高17米……”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护林员赵海志对辖区的森林宝贝如数家珍。

  腰间别着弯刀,穿着一双解放鞋,在林间小道健步如飞。山间的赵海志一身地道的农民装束,但掩盖不了他的刚毅和精明。

  2001年,赵海志从省林校毕业后,到浙江绍兴一家医药公司打工。他脑子活络、责任心强,不到一年便走上了管理岗位。虽然工作轻松,薪金待遇也不错,但朋友们一提起万山,都说地下早被汞矿挖空了,山上的树也被偷砍得厉害,那里将不适宜居住。

  赵海志听了很痛心,决定放弃白领高收入,回乡发挥自己所学特长,让家乡的大山更加苍翠。

  2004年,他应聘乡林业站护林员,担负起中华山村、杨家寨村3.89万亩森林的巡护管理。

  从繁华的城市回到偏远的大山,从热闹的车间走向空旷的森林,从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降至800元的护林补贴,很多人都认为他干不长久。

  但11年来,赵海志习惯了孤独,常年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巡山护林,监控滥伐。

  为了家乡的片片森林,赵海志记不清得罪过多少乡亲。起初,乡亲们都不理解他。赵海志的伯父偷运木材,被他发现后举报,同样受到处罚。他严谨的作风和大义凛然的品质,终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如今,在赵海志管护的林区,乱砍滥伐现象已成为历史。

  护林员不单纯要做好森林防盗工作,还要做好森林防火、防病虫害工作。自当上护林员后,赵海志每天都要步行30多里山路巡山护林,详实地做好记录。中午几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总是走到哪里累了,就在哪里休息;走到哪里饿了,就在哪里啃几口自带的干粮,喝几口山泉水。

  “你去和你那些树过一辈子吧。”长年累月巡山,赵海志无暇料理家务,妻子杨燕难免抱怨。2013年11月巡山时,赵海志不慎摔裂了左腿髌骨。看着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赵海志,杨燕既心疼又气恼,坚决要他放弃护林工作。

  “绿色比高收入更重要。”赵海志兴奋地与妻子畅谈自己护林的收获和乐趣,妻子的心渐渐软下来。一个月后,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的赵海志又一瘸一拐地行走在林间。

  赵海志还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育苗户杨昌横缺乏专业技术,苗木长势不好,长期亏损。赵海志主动上门指导,教杨昌横熟练掌握金桂、银桂、广玉兰、香樟、茶花、杜鹃等数景观苗木的育植技术。如今,杨昌横已从入不敷出摇身变成了年收入20余万元的小老板。

  “守护青山绿水,带领乡亲致富”是赵海志的心愿。他发动村民开展社会造林,并鼓励乡亲流转土地规模种植油茶。如今,中华山村和杨家寨村3户农民带头种植油茶400余亩,同时完成社会造林2700余亩,带动150余户村民增收30余万元。

  绿树无言,青山为证。赵海志用热情与执着肩负起了一名基层护林员应尽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了不平凡的坚守。在11年的巡山护林工作中,赵海志先后协助乡林业站处理乱砍滥伐森林事件90多起,有效保护了敖寨乡中华山村和杨家寨村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47%增加到了63%。一幅青翠青葱欲滴、万木峥嵘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华山村和杨家寨村的绵延群山间徐徐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