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贵州民族地区发展

07.08.2015  16:04

腾讯移动互联网新乡村在铜关村剪彩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既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创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些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面临引不进来、走不出去的困境,使得发展遇到瓶颈。

村里的免费wifi

  贵州省黎平县地处黔东南,黎平县铜关村,在群山掩映之中。就是这么一个原本贫困的村子,通过“互联网+”,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农民赚到了钱,也逐渐找到了经济发展之道。

  贵州多山,记者在贵州省采访的时候,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在贵州黎平县铜关村,记者惊讶的发现,在这个村里,无论走到那个地方,竟然都有免费的wifi。

  52岁的村民赵荣贵说,他们经常用手机上网,微信已经玩的很溜了。“像我们这么大岁数了,以前用的手机都是老式的,只能打电话,不会玩微信。去年到今年通过这里搞互联网,才学会玩微信,看微信。”他说。

  我们在村里采访时发现,铜关村玩微信的人中,很多人比赵贵荣的年龄还大,说起互联网给村里人带来的好处,赵荣贵说,通过微信,通过互联网,村民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互联网可以把外头的东西购进来,自己的东西可以通过互联网推销出去。

  铜关村村委会主任吴荣盛也表示,现在基本上很多老人都可以用上微信,都了解了,也通过这个微信了解外面的世界。

  就在今年的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将“互联网+”,培育成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黎平县铜关村党支部书记吴珍刚认为,在他们村,“互联网+”的不仅仅是农业,还有农村和农民。

  他说,互联网在我们这个村,虽然是短短的几个月,但是已经表现出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感受很多。第一,它可以连接在外务工的人员和在家的大人小孩,通过视频互相交流,可以让父母在外面少了一些牵挂;第二,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还建立了我们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发布我们全村的村务,就可以减少我们的工作量,也达到了公平、公开、公正。

让大山的农产品走出去

  在铜关村记者看到,这里生产的香禾糯、茶和油茶等优质农产品,正通过网络,销售到四面八方;村民对村里的村务和村干部的评价,也都非常满意。互联网+在当地,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多的地方,发展经济往往比较困难。那么,铜关村的互联网+,是如何做起来的呢?在铜关村的一角,有一个建筑很显眼,这是村里的博物馆。村支书吴珍刚介绍说,博物馆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侗族大歌,保护村里的文化,如今,博物馆在村里发展互联网+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就在2012年的时候,就在这里开馆,开馆了以后它主要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就是让本地方的村民,建立一个合作社,共同来管护它。”吴珍刚说。

  据介绍,腾讯基金会有一个“为村平台”,“为村平台”是一个扶贫项目,它在贵州设了两个点,都在黔东南,其中的一个,就设在了铜关村,村里的博物馆,就是这个平台出资建造的。腾讯为村平台项目的驻地负责人王新娜介绍说,他们此举的目的,除了要让民俗文化有很好的传承之外,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通过互联网,让铜关村的优质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走出大山,给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们把各个“为村平台”的东西,经过专家认证过的优良的商品,集中到一个拍拍微店,叫做“为村市集”里去贩卖。售卖的过程中,会有专家对这些商品进行一个认证,比如茶叶进行过认证,都是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的。”王新娜透露。

  据她介绍,平衡好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特色民俗产品是很能赚钱的,事实的确如此。村民赵荣贵说,互联网+农业后,当地村民的收入逐渐提高。“如果有产品自己可以在网上推销出去,自己的产品发图片在上面,这些农产品都可以在网上发出去,现在收入比前几年没做互联网的时候多一些。”

  村委会主任吴荣盛说,村里的农产品销路打开后,面临着统一经营、扩大规模的问题,为此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只要不违反村规民约,都可以加入,下一步他们准备深挖农产品的内涵,将传统民俗文化与农产品完美结合起来。“在大山里面比较闭塞,要通过互联网把我们的东西转运出去,卖到更好的价钱,让中国、世界听到我们的歌声,看到我们的产品。”

  去过贵州的人都知道,从A点到B点,直线距离是一回事,实际距离,则是另外一个概念,这是因为贵州的山路十八弯,许多村子,都在群山深处。铜关村的互联网+模式,尚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进一步打出名声,也面临着销路畅通后,农产品生产的数量跟不上市场需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关键的是,通过互联网+,让大山中农产品走了出去。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当地面临的问题,最终是可以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