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能培训滋润万千农户
产业技能培训滋润万千农户
——— 贵州实施“雨露计划”帮扶贫困户快速致富记
烈日当空,雷山县苗族妇女李再仙坐在房檐下的凳子上纳凉,手上不忘对着手中的“锦绣前程”刺绣图飞针走线,时不时哼唱着苗家独有的曲调,日子好不惬意。
李再仙是贵州省“雨露计划”产业技能培训的3500余名绣娘之一,此前家住朗德镇上寨的李再仙和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只有5岁的儿子一直是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今年2月,听闻雷山县“扶贫妇女锦绣计划”开班,李再仙同丈夫商量后报名参加了为期15天的刺绣培训,因为从小的有着刺绣基础,李再仙迅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绣娘,在县城租房照看在上学的儿子的同时每天利用中午的时间刺绣,从3月初结业至今,李再仙所绣的一幅长1.4米的“锦绣前程”刺绣图已接近完工。
李再仙说:“在外面虽然工资高一点,但是照顾不到家庭,现在收入也还可以,这一幅图完工后可以收入6000元左右,帮补家用足够了,关键是一家人可以在一起,而且时间也很自由。”
贵州省自启动实施“雨露计划”项目以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际,结合十大扶贫名片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刺绣培训是贵州省扶贫办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刺绣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开展的“扶贫妇女锦绣计划”。2013年在黔南州惠水县由婷婷服装学校进村入寨开展100名布依族刺绣和缝纫初级技工培训,培训结束后开展订单生产;在黔东南州雷山、台江和丹寨等县引进晟世锦绣公司进村入寨开展450名苗族刺绣培训,在此基础上挑选出带头人110名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由她们回去组织开展订单生产,目前绣娘生产刺绣、蜡染、手织布等产品包月收入初级产品1000元以上、中级产品1400元以上、高级产品2500元以上,熟练工最高月收入可达5000元,提高了妇女的收入和地位,深受苗族妇女欢迎。
产业技能培训只是贵州“雨露计划”项目的实施内容之一。随着“雨露计划”的实施,其内涵在贵州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内容涵盖了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圆梦行动,逐步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创)业一人、脱贫一户”和“一户一技能”目标。
8月15日,松桃苗族自治县2014年“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该县人民政府电视电话会议室举行,来自县内的5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每人手捧着4000元的助学金,感受着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关爱。
贵阳市“雨露计划?圆梦行动”今年计划资助二本以上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品学兼优的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大学新生100人,于年初制定了2014年雨露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并下达到各区(市、县)扶贫办,预计于8月中旬新生入学前完成确定工作。
“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是由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部门组织实施的一项爱心工程,贵州省启动实施四年来,帮助全省各贫困区县数万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成为了帮助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因学致贫的智力扶贫新模式,帮扶农村致富的希望工程。今年,贵州省扶贫办将继续投入2000万元资金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对二本以上录取的5000名农村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每人一次性资助4000元。
此外,贵州省扶贫办着重对贫困地区开展智力扶贫,在沿河、印江、普定、纳雍、大方、赫章、三都、石阡、正安、六枝、织金、威宁、台江、从江、三穗、晴隆、望谟、平塘等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助28500名扶贫对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训,每人发放春季学期直补800元。将“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从毕节市的大方、纳雍、威宁等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拓展到大方、纳雍、赫章、威宁、织金等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择700名贫困群众到深圳厂区参加培训并就业。
同时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需求开展SIYB创业培训、初级技工培训等非农技能培训,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就业技能人才。依托十大扶贫产业和15个重点扶贫产业园区开展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结合不同产业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发放培训资料、技术手册、教学视频光盘和集中实训。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013年,贵州省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3亿元,共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164730人,80%以上实现了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今年上半年已下达资金8000万元,培训11万余人。今年,贵州计划投入雨露计划培训资金8000万元,开展各类培训20万人。
贵州省扶贫办人力资源处处长高松说:“贵州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象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与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等要求相差甚远,雨露计划就是要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帮助它掌握技术,同时还要从智力上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拔除穷根从而实现快速致富,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