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带头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干出新天地
在希望的田野上干出新天地
——记农村产业革命带头人
秋天丰收时节,黔中大地硕果遍野。
雷山的稻田里,党员干部们献计献策献力,抢抓晴天,帮助群众抢收稻谷;
独山的橘园中,各地商贩们开着车抢购新同橘子,讨价还价之声,是寨子里一年一次的热闹场景;
汇川的坝子上,地垄间人头攒动,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务工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贵州各地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壳鸡蛋、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等山地特色产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各地特色产业出山入海,发展得风生水起,各地产业带头人喜笑颜开充满干劲!
从煤老板到茶老板,毕节市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村民谭正义经历了从“黑”到“绿”的梦想转变。
10多年前,谭正义办煤矿,带动当地600余名村民就业。“煤矿开采不可能搞一辈子,‘黑色经济’不是长久之计。”
2009年,谭正义放弃煤矿生意,拿出积攒下的亿元家产,在海拔2300米的山上发展绿色产业。
为了种出原生态的有机茶叶,谭正义坚持“三无”理念,即“无农药、无化肥、无添加”,确保了有机高山生态的品质保证。如今,有机生态茶园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每年仅发放务工工资就是400余万元,带动15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前进中榜样的力量更能凝心聚力,让人们的奋斗更有方向。
在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贵州“三变”改革中,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陶正学带领村民不断探索致富路。
2012年,这个曾经从事煤炭产业的亿万富翁情系故土,转型从事现代农业。推动当地8个村旅游、农业资源变成了发展资本,964户农民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116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曾经边、远、穷的舍烹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成为“三变”改革发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村社合一”探路者左文学、带领村民大兴产业的陈大兴、传承发扬马尾绣并变成致富产业的宋水仙……他们共同体现出苦干实干,守得住青山,耐得住寂寞,办得成实事的可贵精神。他们将新思想、新动能、新资源带进田间地头乡野山林,为脱贫攻坚、产业革命、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唤醒着脚下这片沉寂的土地。(记者 邓钺洁)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