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 迈过人情关 印江创新监管机制让新农合更加惠民

04.11.2014  17:31

本网讯 (通讯员 杨昌建)“在广州住院共花掉医疗费3万6千多元,第一次全额按80%报销,报了2万8千多元。剩余7千多元,再到保险公司报1千多元,民政还要补偿些。自己大概只负担两千多元了。”说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实惠,板溪镇泉溪村兴隆组村民任廷何笑得合不拢嘴。“如果没有这个好政策,我又要背负一大笔债务了。”

今年48岁的任廷何,前年刚修建了一栋占地120平方米的楼房,落下债务7万多元。去年夫妻俩双双外出打工,本想挣点钱来还账。谁知,今年元月9日,任廷何在广东省南海市打工时,突发心肌梗死,南海二医急救后,送往广州市南方医科大住院治疗。出院后不仅无力打工挣钱,每月还要花近两千元的西药费,全靠妻子的打工收入来维持着巨额的医疗费用。合管站工作人员告诉他,大病门诊费用累计超过1万元的,也可以报销,这让他着实舒了一口气。他这病要是换在前两年出现,不仅报销比例没有那么大,还有很多项目费用不能报销,门诊费用也不能报销,家庭犹如雪上加霜,将不堪重负。

“现在医院还是好,用什么药,有什么检查,都先告诉我们,钱用在哪里了也晓得”,在县人民医院7-12-715病房住院的病人议论着。这得益于政府监管机制的创新,有效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益。

          据了解,印江县2007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共筹集资金6万多元,累计补偿参合农民200万人次,补偿金额超过5万多元。  群众虽然得到了一些实惠,但由于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不足,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一些定点医疗机构通过降低住院指征、提高复诊率,分解住院,大处方、增加特殊用药、特殊检查等手段,获取较多收益,导致合作医疗基金大量流失,基金使用低效率,参合农民得不到质优价廉的服务。

2013年,印江县为有效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监管机制,成立了由县级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小组,按季度对县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但检查过程中,迈不开“人情关”,监督形同虚设。

今年初,印江创新监管机制,聘请市级三甲医院的相关专家,组成第三方监管评估团队,对该县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评估诊断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具备住院指征,化验和社保的检查报告是否可信,用药是否与疾病相关、是否规范合理等。通过分析评估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责成相关部门纠正和解决合作医疗筹资、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据印江县合管局局长余兴红介绍,通过第三方监管评估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规范和完善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到10月底,已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519万余元,真正使参合农民受益。

(编辑 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