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社厅驻村工作队,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5.09.2017  06:33


省人社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真蹲实驻、倾心帮扶,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群众竭尽全力推进同步小康进程。 

七剑”下基层  

2016年初,省人社厅7名干部主动请缨,奔赴安顺市西秀区、关岭县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一年多来,他们扑下身子、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七剑”下基层,他们是: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驻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第一书记龙超领;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驻西秀区旧州镇海马村第一书记张来勇;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驻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高寨村第一书记郑洪;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驻关岭县花江镇田坝村第一书记杨磊;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驻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坡蝉村工作组组长王伶仕;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驻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木工村第一书记宋帅;

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驻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坪寨村工作组组长杨卓易。


  浪海”涌真情  

浪塘村、海马村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第一书记龙超领、海马村第一书记张来勇,以满腔热情、一片真情,努力推动当地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启动以来,帮扶工作更加有力地推进。

  解决现实困难入手。2017年春节期间,争取10余万元的米、油、棉衣等帮扶物资,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在雨季来临前,协调解决12户危房贫困户新建住房。排查所驻村到达法定年龄未领取养老金的贫困人口,帮助办理申领手续,协调解决个人缴费缺口,顺利领取养老金。解决了海马村小汪寨组饮水问题。协调公司上门收购农产品,增加群众收入。 

夯实组织保障基础。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各类党员学习活动。开好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努力提高党员政治觉悟,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夯实组织保障基础。

落实帮扶事项发力。发挥人社职能特点,在两村建立“就业、社保服务村级延伸工作站”,实现人社服务“零距离”;向两村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35000元,缓解就学困难;邀请医疗专家到村义诊,协调药业公司捐助2万多元的药品,缓解群众缺医少药困难。支持浪塘村9.8万元、海马村9万元建设蔬菜种植育苗大棚,推动产业脱贫。完成浪塘村吊桥建设,筹集资金60余万元支持为浪塘村集中建房点道路建设。

‍  ‍“五村”攻坚战  

安顺市关岭县花江镇,5名队员分驻高寨、田坝、坡蝉、木工、坪寨5个村,开展帮扶工作。这几个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贫困程度极为深重,脱贫攻坚格外困难。“困难就是用来战胜的”,5名队员以巨大决心和勇气脱贫攻坚战斗中。集中起来,他们是一个工作队,分散出去,他们是各自所驻村的“星星之火”。 

为关岭县争取就业创业资金支持,用于关岭牛产业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等培训,大力提升群众种养殖技能。促成贵州大学等单位40余名专家深入一线,提供实用技能技术培训服务,。多次邀请省农科院、贵州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到县、乡、村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为关岭牛产业、精品水果、蔬菜种植等把脉。协调水利厅项目资金150万元,在高寨、木工、坪寨等村修建人畜饮水池,缓解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成省内外爱心单位和企业,为花江镇捐助50万元物资,为木工村孤儿饶佳佳就读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期间资助生活费每月1000元,为高寨孤儿罗明春上学期间每月资助生活费500元,为花江镇农村小学捐赠雨鞋4000双,在村安装免费WIFI,优先为关岭县提供待遇较高、务工环境较好的劳务输出岗位等。

说起来轻松,做起来不易。比如高寨村,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开始,通过“党员+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易地搬迁扶贫46户237人,其中柏树塆组29户150人因有危石影响安全居住实施整组搬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其中4个养牛合作社实现正常运转,牛存栏近400头,申请“特惠贷”资金400余万元,创业贷款资金80万元,带动贫困户191户985人。2017年,该村符合在档条件贫困户125户535人,计划脱贫24户118人。   

他俩”那点事  

  宋   帅   所驻的花江镇木工村,11个自然寨沿着5公里的坡地分散开,492户2180人,至今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13户418人,属一类贫困村。该村石漠化严重,干旱少雨,发展畜牧业、种植水果等,都有着先天的“硬伤”,而种植耐旱经济作物,变地理劣势为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几乎是木工村发展产业的不二选择。经过商议,村里决定做大做强花椒产业,使之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然而,村里传统的花椒种植产量低、采收难、易枯死,如何让老百姓重拾信心?这个问题困扰了宋帅很久。

一次偶然机会,得知重庆市江津区种植的九叶青花椒产量很高后,第一书记宋帅和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赶过去一探究竟。5月时节,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枝条上层层叠叠的花椒果,让他俩十分非常震撼,一下子看到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 

如何将发展花椒产业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呢?6月中旬,组织全村56人到重庆市江津区参观学习。“这次算是开眼界了”,这些村民回村后,成为花椒产业发展的实践者和宣传员,群众的种植激情空前高涨。

7月初,村里把重庆市江津区首席花椒专家欧应刚老师等8人请到村里实地进行考察论证,宣讲种植技术,解答村民疑问。专家考察后得出以木工村为中心的5个村可以采用江津技术发展花椒结论。

走出去、请进来”,思路变了,脑筋换了,结果不一样了。与此同时,争取到花江镇每亩花椒补助300元的政策,成为发展花椒产业的助推器。

木工村自然生长的花椒,一亩产出约200斤,采用先进品种和技术后,亩产800斤以上,按近年来10元每斤的市场价,亩产值8000元以上,推广种植3000亩,产值将达2000多万元,将成为村民同步小康的重要产业支撑。

目前,木工村已有贫困村产业发展扶持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同时已申请扶贫贷款250万,着手建立村办花椒加工集体企业。

 

杨   磊  所驻的田坝村地处关岭县最南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石漠化程度严重,人畜饮用、灌溉用水困难。如何从这片瘠薄的石山缝里刨效益?这是最大的难题。

通过认真调研,杨磊形成了发展思路,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一是破解致困难题,着力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协调省有关部门,获批到位228万元资金解决我村边远寨子通组路硬化和水利灌溉问题;督促近年来获批的道路硬化和人畜饮水提灌项目实施,涉及金额共200余万元。

二是破解致富难题,努力推进产业发展。通过几任工作队员的努力,争取到各级各部门320余万元的产业项目资金,但一直实施不下去。群众在脱贫的主体意识、主体作用没有被激发出来,部分农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如何转变群众思想,使其建立起脱贫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就成为工作的关键。

带着上述问题,结合田坝村脱贫工作实际,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联社,将全村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资源充分整合,统一规划、组织本村产业发展;在联社之下,根据农户意愿设立产业分社,从事专一的农业生产,保证种养殖技术规范,产品优质安全;在联社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清晰划分不同分社专业发展项目及产权、股权归属,保证发展活力。以村集体(合作联社)10%、种养殖分社10%、贫困户10%、种养殖户70%,即“1+1+1+7”模式进行收益分配,最大限度鼓舞群众的发展热情和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将贫困户纳入,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养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

今年初,田坝村被列为“惠农脱贫贷”试点村,118户群众符合条件,可享受共1180万元的惠农贷款扶持,将直接解决村里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村里按照上述思路,拟定了《田坝村村社合一“兴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小寨农庄精品水果种植实施方案》、《新落养殖分社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实施方案》、《田坝村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及合作社配套管理制度,详细的对联社、分社管理制度、运营模式、收益分成、成员职责、产权归属、资金预算、实施进度进行了明确。

目前,“兴田”合作联社,“新落”、“大木树”关岭牛养殖分社,“玉发”蔬菜种植分社等正在筹划成立;“小寨农庄”精品水果种植分社1100亩芒果、龙眼种植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第一期200余亩10000株芒果苗已种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