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四大载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日电 仁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开通民生直通车、成立“马上帮你办”、开展“一蹲十联系”、开展小康驻村四大载体,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开通民生直通车,服务群众面对面。整合市、镇(乡)各类服务资源,民政、计生、公安、卫生、金融等部门联动,在各乡镇开通一辆民生直通车,车辆上配置电脑办公终端、便携式打印机和医疗卫生等设备,周一至周五巡回进村入户为群众流动办理缴纳养老保险、合医登记、计生证件办理、小额贷款和取款、出具户籍证明、电话缴费、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拨打亲情电话等。同时,通过现场办公,以回答咨询、政策讲解、流动广播等方式传递党的声音,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民生直通车做到当场能办理的业务当场办,群众提供材料不齐的帮助群众完善,确需带回到部门签批的先行受理再带回签批。实现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自开通民生直通车以来,全市共为群众办理各类手续证件3000多项,开展义诊活动50余次,义诊群众1100余人。为群众办理贷款、取款业务2000余个,金额达300万元。
开展“一蹲十联系”,服务群众点对点。活动要求每一名乡镇干部蹲一个联系点,在联系点上分别联系一个项目、一户种养殖大户、一户农村特困户、一户计生“两户”、一名农村困难妇女、一名留守儿童、一名空巢老人、一名“五老”代表、一名困难党员、一名返乡农民工。活动采取“走访调查、确定对象、帮扶结对、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总结评估、回访跟踪”七个程序。每名干部的蹲点情况由乡镇群教活动办进行动态监测调度,周报月结,定期公布。每名干部均制作了干群连心卡和结对公示牌,接受帮扶对象和广大群众监督,形成倒逼机制。目前,全市已建立乡镇领导班子联系点174个,干部联系点2560个,联系项目1475个,重点联系户1000户,已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800万元,为民办实事9600件。
成立“马上帮你办”,服务群众快中快。发端于仁怀市环保局的“马上帮你办”,是仁怀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服务载体,拓宽工作形式,以简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工作时限,快速为企业、群众办事的服务模式,成为群众办事方便又快捷的“直通车”。“马上帮你办”承担信息收集、疏理分解、独立办理、催办督办职能,分为受理、分送、承办转办、限时办结、回访五个环节,将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尽量缩短到50%。按照“234”思路:即做到精简办事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做到事前服务、事中服务、事后服务,达到承接有责、办事有序、服务有心、承诺有果。同时,建立社会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长效机制和长期服务平台,打造高效、高廉、快速、便捷的便民服务窗口。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市政务中心33个窗口单位全部成立“马上帮你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零距离”的服务,快速便捷为群众办理事项15000件(次)。
开展干部小康驻村,服务群众心贴心。仁怀切实把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作为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全市66个“率先全面小康”驻村工作组,400名驻村干部紧紧围绕“干群受教育、作风能转变、民生得改善”主题,开展小康驻村工作,服务广大群众。驻村干部常年吃住在村,走村入户,记录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况台账,宣传方针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力度。驻村工作组围绕“十个一”驻村帮扶任务,建立“五簿一志”工作台帐,有效整合“村党支部、机关部门、驻地企业”三方力量,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支部创业带富工程,驻地企业围绕“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招工帮村、资金扶村”的方式结对帮扶,深入采取“产业支撑、项目拉动、资金扶持、政策保障”措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市66个率先小康驻村工作组共联动帮村企业98家,工作组和村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60多件。在此基础之上,围绕解决一批“急难险”、修建一批“水电路”、规划一批“好产业”、带富一批“村组户”等“七个一批”为帮扶目标,整合各类资源,扎实推进微观小康创建,重点在民生项目、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想办法,帮助村级突破发展“瓶颈”。目前,驻村工作组共组织召开各种会议800余次,走访群众2万户、4万余人次,与村支两委班子交心谈心200次,撰写“民情日记”22000多篇,帮助制定帮扶工作计划900个,帮助规划发展项目300项,帮助谋思路出点子500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000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协调项目帮扶资金3800余万元。(陈飞 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