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四结合”纵深推进率先小康驻村

09.07.2014  13:23

转变作风 化解矛盾 服务群众 推动发展

仁怀“四结合”纵深推进率先小康驻村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9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仁怀采用与转变作风、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四结合”方式,纵深推进率先小康驻村。

    “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与推进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一是打开“话匣子”,真心听群众所想。全市400名率先小康驻村干部把驻村工作作为机关联系基层、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真心沉下身子静下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讲农家话、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做农家事,切实深入基层与群众结亲交朋友,设身处地听取群众最现实、最朴实的想法和诉求。截至目前,共走访群众6万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052个。二是放下“架子”,把党的声音传递进万家。驻村干部带着精神、带着政策、带着希望,深入所驻村(居),通过召开群众院坝会、创办“夜校”和“道德大讲堂”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目前,共召开各种形式培训学习会112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0多份。

    “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相结合。一是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调解。广大率先小康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调解员”作用,结合“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深入推进大走访,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建立健全接访平台,形成平安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联动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和专项整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13起。二是突出抓好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带领驻村干部深入所驻村组,坚守岗位、认真履责,对矛盾纠纷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对存在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预警性等信息进行收集、上报和分析。把各类矛盾隐患纳入工作视野,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广大驻村干部排查解决矛盾纠纷1890多件。

    “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与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相结合。一是扎实开展“一蹲十联系”,要求每一名率先小康驻村干部必须蹲点,在蹲点上分别联系一个项目、一户种养殖大户、一户农村特困户、一户计生“两户”、一名农村困难妇女、一名留守儿童、一名空巢老人、一名“五老”代表、一名困难党员、一名返乡农民工。通过“两抓”、“三送”、“四建”、“五促”的工作措施,实现蹲点和联系户同步“率先小康”。二是开展帮扶工作“回头看”。广大驻村干部深入村、组,对照半年驻村工作开展“回头看”,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再梳理、再总结、想办法、优化帮扶措施,促进驻村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三是当好“主力军”。率先小康驻村干部深入66个小康创建村,以驻村工作主力军的身份, 紧紧围绕“一宣四帮”的工作要求,帮助乡镇和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今年以来,共解决“急、难、险”等实际问题400多件。

    “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一是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驻村工作。驻村干部积极与所属部门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断整合各种惠民政策、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积极为群众理清思路、寻找项目、发展产业。二是深化党员创业和支部创业带富工程,引导和扶持一批想创业、能创业的农村党员率先垂范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鼓励支部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破解“空壳村”难题。三是凝聚合力,千方百计促进基层发展。充分用好用活率先小康驻村工作月例会和联席会制度,切实加强工作组与乡镇之间的沟通,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会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为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出点子、找政策、谋发展,最大限度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抱团式”帮扶,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和谐。截至目前,全市400名率先小康驻村干部帮助规划项目420项,争取项目发展资金3500多万元,集中帮助16个后进村改变改貌,13个中等村发展提高,8个先进村扶持引领。(陈飞 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