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坛厂打造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现代化城镇

28.12.2014  10:54

三大产业与民生工程同频共振

——仁怀坛厂打造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现代化城镇综述

  初冬,略带几分寒意,夕阳下的仁怀市坛厂大道车水马龙。在坛厂镇卫生院、幼儿园、人饮工程、风貌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建设现场,施工队伍一片繁忙,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建设白酒配套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发挥经济强镇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镇域综合实力。”说起近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该镇党委委员沙广军显得有些激动。

    据该镇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13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11.6亿元,增长13.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26万元,增长81.4%。2014年全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29.3%;财政收入突破1500万元,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100%;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是怎样的发展思路与定位,让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近年来实现三次产业同频共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沙广军直言,坛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旖旎。素有“黔北第一胜处”之称的怀阳洞溶洞群、仁怀保存最完好的古盐运栈道,鲁班场战斗指挥所和青龙山红军烈士公墓等红色经典;仁怀经济开发区坛厂现代产业园区和枇杷万亩有机高粱示范基地并肩而立,让坛厂插上了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翅膀,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启了坛厂经济社会腾飞的新征程。

    以民为本 实现农业富镇

    坛厂镇枇杷村万亩有机高粱示范基,是仁怀最大的有机高粱种植示范基地。

    十多年前,红高粱在当地农民手中还是一门传统的种植业,种植规模小、产量低、价格便宜。随着近年来白酒产业不断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该镇在枇杷村大力发展红高粱种植,致力打造“茅台酒第一生产车间”。

    “种高粱比种植其他作物划算。从投工投劳到销售高粱,付出的时间、精力都要远远低于其它农作物。”笔者在该村采访时,不少村民谈起高粱的种植成本,深有感触。

    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镇立足全镇农业发展实际,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增产增收。沙广军直言,近年来,该镇在巩固发展有机高粱示范园区工作,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楠木村2000亩花卉苗木示范基地项目,争取桅杆村、回龙村和楠木村1000亩茶叶基地项目。

    作为典型的山地农业乡镇,该镇还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快构建符合全镇实际的山地现代农业体系,依照各村特点发展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辣椒、金银花、烤烟、大头菜、脱毒红薯、贵妃鸡等农业产业,引进规模农业产业公司,探索建立坛厂镇农业发展基金,探索组建“一村一品”农业专业合作社,统筹资金、技术和销售集聚式发展,逐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坚定不移实施农业富镇战略,创建现代农业先行区,为广大农民致富增收探索出一条符合各村实际之路。据了解,该镇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中,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效益凸显。2012年,该镇在回龙村实施500亩金银花套作400亩辣椒“红加绿”工程,今年,该镇又巩固打造了1000亩“红加绿”产业试点和6500亩高粱示范园区建设,巩固怀阳村“贵妃鸡”和桑树村“林下养鸡”产。该镇还实施茅台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和县级森林植被生态林补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8.92%;实施完成楠木片区、樟柏片区和桑树片区7000亩中低产田改造;投入140万元扶持山羊养殖项目,补贴小麦、油菜良种4000余户,减少贫困人口500人。

    在抓实农业工作的同时,该镇坚定不移实施率先全面小康攻坚,补齐民生短板。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启动镇区路网改造工程、农贸市场综合体、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镇中心广场、敬老院等工程。农村人饮工程、小康路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风貌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一大批利民惠民工程稳步推进。

    沙广军介绍说,今年,该镇在巩固2013小康(村)居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回龙村、桑树村和桅杆村同步小康创建成功,同步实施怀阳洞村和楠木村同步小康村创建监测指标大幅度提升。目前,5个率先全面小康村创建已全面启动。

    一揽子强农惠农举措的实施,促进了该镇农业农村工作的不断发展。沙广军说,今年,该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增长1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9410万元,增长17%以上。项目为媒 推进工业强镇

    “如今,坛厂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显现。目前,从坛厂镇驱车到中枢城区只需10分钟,到仁怀机场约20分钟,到遵义市区约1小时。”说起该镇的交通条件,沙广军显得异常兴奋,“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省内外客商前来洽谈投资项目,为全镇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在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坛厂现代服务园区作为该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的主要载体。该园区规划面积15.96平方公里,是集酒类包装印刷、仓储、综合物流、绿色电子、生物技术、科技研发、工业旅游、会展于一体的现代服务园区。

    该镇凝聚全镇之力,扎实做好基础建设、群工等服务工作。同时,配合园区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申仁印务、南国酒业、怀庄酒业等17家企业落户,总投资65亿元以上。据悉,该园区目前已开工产业项目13个,怀庄酒业、申仁印务公司、汉帝收储公司、粮食收储公司等4个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近期,南国酒业、黔国酒业、新宁酒业、贤俊龙彩印厂等4个项目一期工程将陆续投产。茅台循环经济科级示范园区一期规划建设面积3589亩,已完成征地3100亩,其中,茅台酒301厂一期工程建成厂房7栋;茅台技术开发公司、茅台希望小学已完成征地。完成国大瓶盖厂征地65亩,完成贤俊龙彩印厂征地146亩并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该镇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网建设,积极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目前,坛厂至茅台一级公路坛厂段2.5公里已进入建成通车。

    笔者在坛厂现代服务园区采访时看到,该园区厂房林立,已投产的企业工人忙碌抓生产。“抓好园区建设,既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难题,也为维护全镇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沙广军说,通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业得到了保障,走上了致富之路。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完成征地2300亩,拆迁安置房群众252户,解决就业250余人。

    “培植壮大骨干企业群体,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梯队化管理。组建坛厂商会,建成有一定知名度的坛厂企业群。”谈起该镇工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沙广军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该镇将以仁怀经济开发区坛厂现代产业园和茅台现代物流园建设为重点,投资200亿元全面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7年园区企业总数达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数15家,力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力争1至2家企业挂牌上市,打造全省一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