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村电共建”便民利民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3日电 “‘村电共建’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我们交电费方便了,少跑了很多冤枉路;二是大家用电放心了,遇到故障有人及时处理了。”仁怀市鲁班镇尚礼村农民刘礼乐高兴地说。
让农民交费更便捷
尚礼村“村电共建”示范点是一间由村委会提供的房间作为日常办公场所,驻村管理员除抄表、收费、提供用电咨询、接受村民用电申请外,还要负责参与巡视和检查处理村里各类用电故障。当笔者来到村里时,驻村管理员雷鑫正在村里配合供电所巡查处理故障。
以前村民每月交电费都要到镇上的供电所,平均来回路费得花10元钱左右。“路费到不是太大问题,关键是耽误事。”刘礼乐说,近几年农村发展比较快,全村种植养殖、运输、务工等致富示范户就有上百户,几乎家家都在忙,农忙季节没时间。而为了交电费,一般情况至少要花费半天工夫,如果遇到人多排队,来回得一天时间。
今年已经75岁的老人梁建禄感受很深,他住在山里,子女们都在外面打工挣钱,每月的电费就是二三十元钱,每次交电费路费就得多开支三分之一。还有一件事让他一直很头疼,因为要接孙子放学,每到交电费的时候,如果从镇上赶回来的时间早了,就得在学校门口呆上一两个钟头,如果晚了又错过了学校放学的时间,而现在收费点距学校就几分钟路程,对此,他感触很多。
现在农民也有了成本观念,仁怀市鲁班镇尚礼村党支部书记徐富权笑着说,按照每次交电费误工至少50元计算,全村一个月怎么也得两三千元。现在方便多了,“村电共建”点设在了村民的家门口,大家再也不用专程乘车前往镇上去交电费了。
让农民用电更放心
据雷鑫介绍,除了每月固定抄表收费的时间,另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巡查维护村里的用电线路设备,检查用电安全隐患。现在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比较多,一些村民家中用电开关、闸刀保险之类的故障就利用抄表的时机帮助他们处理,而诸如高低压线路、变压器之类的安全隐患或故障,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和供电所取得联系,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在村民杜祥贵家里,由于他和父亲长期在外,平时家中就只有上了年纪的母亲,现在条件好了,家用电器多了,难免有保险烧坏、灯泡插座之类的故障,总担心用电安全问题,虽然以前也是打电话报供电所维护,但总没有现在方便,现在招呼一声很快就赶到了。说起“村电共建”点的事情,杜祥贵一脸开心。目前,仁怀市供电局已完成25个“村电共建”点的建设工作,受益户数2万余户。
随着仁怀市供电局“村电共建,情暖酒都”便民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将针对距离城镇较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实施“村电共建”点25个。同时,该局还深入村组了解村办企业和村民的用电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找出制约服务最突出的原因,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对农村用电的服务、宣传和监督,不仅让村民用上电,还要让他们用好电。
“五心”用电更安逸
经过仁怀供电局九龙供电所的积极努力和探索,目前在九仓、龙井和茅坝等5个乡镇已经开展了“村电共建”,并收到良好效果。
九龙供电所地处仁怀市南部,距城区约60公里,供电服务范围涉及九仓、龙井和茅坝三个乡镇,拥有农村供电变压器139台,用电客户12000多户,地域面积宽,客户居住分散,全所干部员工仅14人,因此每月抄表、收费任务繁重,特别是催交电费困难,造成每月拖欠电费问题严重。而客户交费难、用电报装难、故障事故修复难也是他们的心头之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该局启动了“村电共建”工作,即由供电局与地方镇政府牵头,供电局做业务指导,村委会负责抄表、收费和管理,使老百姓在村委会就能就地咨询用电、交费等,实现老百姓“用电安心、交费省心、计量放心、热线舒心、服务贴心”。
开展“村电共建”后,政府和供电企业本着“双方自愿、政企合作、责任共担、成果同享”的原则,政府在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及电力设施保护方面部分参与,从而实现政府、供电企业和客户“三赢”。
“村电共建”推广,既加强了供电服务的监管力度,又有效地提高了供电营销服务效率,不但方便用户交费,减轻农民负担,而且缩短了故障抢修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农电安全供电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夯实。(陈飞 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