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品中找“密码”的人
在贵阳市毒品检验中心,有一批鉴毒师即利用上述原理,破译毒品“密码”,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重要线索。
破解毒品密码 查获贩毒大案
陈月猛是贵阳市毒品检验中心的一名鉴毒师,贵州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有过从事禁毒侦查工作的经历。他将毒品检验视为一门科学研究,有着学者一样的严谨。陈月猛说,有一些制毒师熟悉各种毒品的制作过程,如果在贵阳有这样的厉害角色,公安机关通过毒品关联性判别技术,也能将其绳之以法。
陈月猛介绍说,毒品关联性判别技术,通俗点说就是破译毒品“密码”。这种“密码”和人的指纹一样,是不同毒品专属的“身份”特征。以海洛因为例,每个罂粟产地的土壤的成分、湿度以及旱季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这导致源植物罂粟中碳元素和氮元素同位素的含量比例不同。即使经过提炼,制造出的毒品中,碳、氮比例也不会改变,这个比例就是毒品“密码”。
通过对样品的生物碱、中性和酸性杂质、主成分纯度、残留溶剂、掺杂物定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进入国家毒品实验室的特征数据库。鉴毒师可对毒品的原产地进行判别,对其加工工艺、零包市场、贩运趋势和样品关联性进行分析。
据统计,贵阳市每年送检的毒品样品大约为4000个,如何从海量的样品中寻找线索,成为毒品实验室的一大课题。几个月前,陈月猛和同事通过对570多例毒品样品的研究分析,分成40组共关联100个案件,其中213、214和215号样品的关联性极强。这意味着,三个样品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个上家。
贵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顺藤摸瓜,找到位于云南昆明的毒品上线,截获2333克高纯度毒品海洛因。
长期禁毒经历练就火眼金睛
贵阳市毒品检验中心,设有贵州省内唯一的专业毒品实验室。目前有研究人员3人。今年11月份,他们刚刚通过了司法部的“盲测”——对未知的毒品样品进行检验,三个项目的考核结果均为“满意”,这是考核中的最高等级。
“是不是毒品,关系到人家是否犯罪;毒品是什么,纯度多高,质量有多重,关系到定罪处罚。”身为一名鉴毒师,陈月猛喜欢接受挑战——从瓶瓶罐罐里找线索,为警方破案提供帮助。
“有一次,警方在贵阳某物流仓库截获一批毒品疑似物。亮晶晶的,大约一吨的重量,可能是冰毒。”陈月猛说,他和同事赶到现场后,凭肉眼观察,第一感觉不是冰毒。陈月猛用舌头尝了一下:苦的。他判断,这上吨的毒品疑似物,应该是冰毒的主要原料:麻黄碱。经过他亲自检验,这批毒品疑似物正是从北方过境运往云南的麻黄碱。根据数量上判断,这批原料属于化学合成,而非从麻黄草提取——要知道100斤麻黄草才能提炼出一斤麻黄素,上吨的麻黄素只能是通过合成的方法制成。
越来越多的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层出不穷,给鉴毒师带来不小挑战。“一个甲基的改变,都意味着一种新毒品的诞生。”陈月猛说,下一步,贵阳市毒品检验中心将同国家毒品实验室进一步合作,将毒品研究精细化,在和制毒贩毒者的斗争中,自己和同事们将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