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以“六个坚持”贯穿始终走出易地搬迁扶贫新路
一个喜人成果:2017年,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2016年全国易地搬迁扶贫考核评价中,贵州省综合评价考核名列第一。
一个亮眼数据:2017年,全省53万搬迁群众迁入新居。
贵州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十三五”时期我省规划搬迁18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3万人,约占全国搬迁规模的1/7。
规模如此之大,任务如此之重,贵州何以走在全国前列?
自2015年12月2日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搬迁扶贫“当头炮”,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搬迁扶贫工作,让百万山区农民迁入城镇新居。
在这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贵州以“六个坚持”贯穿始终,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扶贫的贵州新路。
——坚持省级统贷统还。
贫困户搬迁,首先遇到的难题是资金。
为切实解决基层政府和搬迁群众负担,贵州省成立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统贷统还”全省易地搬迁扶贫资金,省级政府全额提供,市、县两级政府集中精力抓搬迁,并明确搬迁贫困群众自筹人均不超过2000元,充分调动了基层政府和搬迁群众两个积极性。
成绩显而易见。2017年度项目融资完成率100%,远远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
——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
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界定迁出地区域条件和搬迁家庭个体条件,设置11个识别登记程序,以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先后组织12万人次进行三轮自下而上的全面排查,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7654个。
——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
城镇化集中安置是贵州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
结合贵州人多地少特殊省情,坚持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
2017年,省级层面先后出台了17个政策性文件,从系统工程视角建立和完善城镇化集中安置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2016年城镇安置人口占88%,集中安置率99%;2017年新建安置点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
安置中,毕节市有的安置点规模在上万人以上,最多的达到2.5万人,基本上一个安置点就是一个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