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促旅 以旅兴茶
08.07.2015 13:42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一条清澈的湄江河,让湄潭这个“云贵小江南”更加灵动。以水为名,因茶闻名。依托茶叶,湄潭40万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湄潭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6.2万亩,是贵州茶业第一县,而就在去年贵州省茶园面积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之时,湄潭县在“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的排位也跃居第二,成为仅次于福建安溪的全国产茶大县。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近年来,湄潭以发展茶产业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挖掘茶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里,感受古今茶事
“在我印象中,湄潭是中国现在最有影响力的茶区,是茶人向往和朝圣的地方。”中茶所研究院、教授姚国坤这样赞誉湄潭。
的确,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端详着一件件凝聚茶叶生产加工原始技术,展示茶叶发展历史的文物,回味着这段悠久的历史,感慨上天赐予湄潭这难得的礼物。
“不少地区或多或少都保存着些茶文物。但就我所知,湄潭县保存下来的茶机具是目前国内最完整,也是最系统的。”
“文物可以复制,但复制的不是文物。这些茶文物用鲜活的物证还原了湄潭的茶历史,对梳理贵州茶产业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湄潭茶文化的骄傲。”
……
今年5月在湄潭召开的“贵州茶一节一会”上,与会嘉宾们这样评价湄潭极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在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的同时,湄潭县加快茶文化的开发和挖掘。2013年9月揭牌亮相的生态茶博馆是关于茶文化主题的展览馆,共展陈了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叶农垦、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叶、茶礼茶俗等内容。全面、系统展示贵州茶文化从起源发展至现在的全过程。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业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
漫步印象湄江河滨公园,看湄江春水碧绿如镜,览两岸万物草长莺飞;江上有三两渔人垂钓,岸边有一二小儿嬉戏。悠闲清幽的时光仿佛看得见般地缓缓流过,你就会觉得对当年浙大文人雅士把湄潭称之为“小江南”是多么贴切!
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是湄潭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满山茶园青翠,满目诗画乡村景致,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村里打造了以“千壶园”为主体格调的村庄集镇,在雕花窗上,家家户户都刻有精致的小茶壶图案,与县城“天下第一壶”遥相对映,显得格外生动别致。
清明节前后,象山那里有“樱花隧道”。樱花花色幽香艳丽,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微风吹开片片花瓣随风落下,仿佛下着一阵阵樱花雨,浪漫到了极致。这里成了情侣的约会圣地,树上的樱花美丽而又洒脱,随风飞舞的樱花又给人一种柔和的妩媚,三五情侣相约树下,置身于一片片云霞般繁华而轻柔的花丛中,令人心醉而又沉迷。
“春行茶乡”随手拍、中国茶海山地自行车赛、“春行茶乡·青春飞扬”涂鸦大赛、“春行湄潭·乐享徒步”健身活动……湄潭县委常委、宣传部牟维说,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游客欣赏湄潭美景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浓郁的茶乡风情。
万亩茶海、浙大西迁陈列馆、田家沟、核桃坝让人在茶香中沉醉;近年来,湄潭紧紧围绕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既有优势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加快推进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贵州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并秉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坚持以茶为媒、茶旅结合,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推介茶旅文化、带动茶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书写了精彩篇章。
2013年,湄潭县委就作出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县的决定,立足全县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和彰显生态文化、茶文化、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品牌打造、景区建设、产业融合、要素配套、宣传营销为重点,以2个5A级、5个4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性增长点。
这里 体味全景域的茶景
“过瘾”、“醉了”。身临茶海,清新的空气,伴着浓浓的茶香,沁人心脾,犹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登上观海楼,极目远眺,一垄垄茶树舒畅怡然地卧在山冈地头,满目葱绿,微风拂来,好不惬意……到湄潭参加“生态茶乡行”活动的记者们用文字这样描述到湄潭的万亩茶海景点。
作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的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是以茶海观光和茶文化风情体验为核心,集生态休闲、运动养生、度假游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该项目2013年4月正式动工,预计2018年建成投用,目前游客接待中心、观海楼等功能区域已建成,每周接待量达到2000人左右。
这只是湄潭景点中的一部分。经过几年的打造,田家沟湿地花田、大青沟七彩部落、云贵山云雾茶园、洗马镇水湄花谷、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一个个景点,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分布在湄潭的茶园间。
目前正着力建设的“六线九园”彩湄工程,以“一线一景、一段一景、一园一景、一村一景、一城一景、一季一景”为目标,以“提率、增色、造景、建园”为内容,建成森林生态网络和多彩景观林旅游带,连接和丰富着全县各景点。加上围绕茶区110公里的茶区木栈道建设,纵横的景区道路,立体的交通网络相互交错,湄潭正在将散落的珍珠串成斑斓的项链,形成全景域的旅游格局。
“在这里你能享受到的是枕茶香入梦,听鸟鸣起床!”湄潭县芸香茶业公司负责人刘声彦告诉笔者,现在房间已经预订到8月份,许多熟人打电话来要房间,也没办法,近段时间来湄潭避暑的客人很多,有点供不应求。
按照黔北民居风格建设的芸香宾馆和芸香茶庄坐落于AAAA级景区核桃坝村,是一家集茶叶加工、休闲、娱乐、度假、餐饮、会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是散落珍珠的一分子,是湄潭乡村旅游景点的一个缩影。
如何做大全景域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快旅慢游”的旅游体系建设,湄潭做足了功夫。近年来,湄潭县把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一体的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布局。从“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起步,一届跟着一届走,一届做给一届看。通过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品牌化、网络化、一体化“六化带动”战略实施,建成了60万亩茶园,跃居贵州第一、全国第二,夯实了茶旅一体的硬实力。
一头连着文化,深入挖掘茶文化知识,寻找文化载体;一头连接茶园,做大生态、养生休闲旅游,是湄潭茶旅一体化的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也是湄潭得天独厚的资源。
“万没有想到的。规划合理,却不见僵硬和刻板,浑然天成的山林,茶园,民居的有机结合,这在我去过的茶乡里还是非常少见的。”著名茶文化专家叶羽晴川在湄潭参观时说。
这里 体验深度的“茶生活”
“早就听说湄潭的生态好,空气清新,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湄潭享受几天慢生活。今晚就住在云贵山,明日看日出。”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来自遵义的李云中一家在湄潭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假日。
云贵山位于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塘村,距县城约8公里,海拔约1200米,山上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茶园茂盛。贵州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地在自己的茶叶制茶厂周边建起了一栋栋小庄园式别墅。
“和一些大景区相比,这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拥堵,在茶园漫步,聆听虫鸣鸟叫,与自然是如此的亲近,让灵魂得以呼吸,心态得心放松……”来自南京的单女士感慨地说。单女士将山中的风景分享到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多数朋友留言求地址。
徜徉于茶园间,亲手采摘茶叶,然后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茶艺茶道;在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乡村旅店吃以茶为主料做的茶菜……
一家四口,两天的吃喝玩乐,都围绕着茶这个主题,花费不到千元,却给全家带来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李云中一家,只是节假日涌往湄潭“度茶假”的众多游客中的一个普通家庭。每到节假日,许多循着茶香前来度假的游客,纷纷走进茶园、茶庄、农家乐,深度体验生态茶乡的“茶生活”。
青山,碧水,茶园,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点缀其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自然和谐而又不失灵动的美丽画卷。
这里就是湄潭县兴隆镇著名的田家沟,《十谢共产党》花灯戏的发源地。漫步在十谢亭、幸福桥、村民文化广场,真切地感受着这个村庄的富裕和美丽。
村里的文化广场有一面长长的文化墙,上面是一组生动的壁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田家沟村民从传统农耕到依托茶业致富,从肩挑背驮到骑自行车再到轿车进农家的发展历程。墙的上方,端正地书写着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的歌词,真挚地表达了当地农民过上幸福日子后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村民谭世才家就在文化广场边上。客人刚坐下,一壶自家生产的“湄潭翠芽”就被端到了桌上,浓浓的茶香浸润在湿湿的空气中。在葡萄架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茶,分享着主人发家致富的喜悦。
摆谈中得知,老谭原来在外地大酒店当厨师,2007年回乡种茶叶,后来又办起了“农家乐”,开起有8个床位的乡村旅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仅今年“五一”小长假三天就入账8000多元。
田家沟有42户216人,大家都像老谭一样,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户均达到8亩,人均2亩多,家家户户因茶走上致富路。腰包逐渐鼓起来的田家沟人,大力实施村庄整治,修起了黔北民居,建起了文化广场,搞起了乡村旅游,有10户人家开起了“农家乐”,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
谭世才告诉我们,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他和村民伍远程、伍远华在省领导的带领下,走进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录制节目,畅谈家乡的发展变化,抒发对党的感激之情。在谭世才家的客厅里,挂在墙上的一幅大照片记录着他们在中央电视台接受访谈的情景。
如今,依靠茶产业,湄潭乡村开始向城里人“出卖茶园风景和清新的空气”。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带动了湄潭旅游业的发展。诸如桃花江田园休闲度假区、仙谷山小镇、国际温泉度假城、百面水地质公园以及乌江沿江渡天然大佛景区等一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更具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9.74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869万元,达到历史新高。2014年,全县接待旅游202.55万人次,增幅6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4亿元,增幅62.6%。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今年上半年接待旅游人数共141万人次,同比增长44.5%,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52%。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全国魅力十佳新农村”、“全国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中国十佳宜居县”,一山(象山茶博园)、一壶(天下第一大茶壶)、一海(中国茶海)、一城(中国茶城)、一村(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村)……一张张精彩的中国茶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说,我们要依托茶产业,做好茶旅一体化文章。到2018年,全县力争创建2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县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湄潭建成全国知名的极富特色的全景域开放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通讯员 彭剑 罗国波 彭仕江)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8.07.2015 13:42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