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铲平伊拉克3000年古城

07.03.2015  17:35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暴力损毁摩苏尔博物馆珍贵藏品余波未平,伊拉克又一处历史遗迹遭到这一极端组织毁坏。

伊拉克旅游和文物部5日发表声明说,“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当天使用重型军用卡车毁坏古城尼姆鲁德的考古遗迹。声明没有详述损毁程度,称这一极端组织继续“挑衅全球良知和人类感受”。

尼姆鲁德古城建于公元前13世纪古亚述时期,亚述国王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曾定都于此。古城遗址中发掘出有“尼姆鲁德的蒙娜丽莎”之称的精美绝伦的女性雕像,遗址中保留有大量珍贵文物。伊拉克考古学者哈姆达尼告诉法新社记者,“伊斯兰国”的意图是“摧毁伊拉克的文物古迹,每次摧毁一处”。

他推测,下一个遭殃的很可能是摩苏尔西南大约100公里处的哈特拉古城,后者有2000多年历史,迄今保存完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失望至极,但这(哈特拉古城遭毁)只是时间问题。”哈姆达尼说。

伊斯兰国”2014年6月以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迅速扩张,武装人员数量随之显著上升。在所控地区,这一组织大规模毁坏多处文物古迹。

上月26日,“伊斯兰国”发布视频,显示其武装人员在摩苏尔市持大锤和电钻等毁坏珍贵文物。摩苏尔博物馆大量藏品遭殃,包括许多古亚述时期和古希腊风格的手工艺品,其中不少藏品来自尼姆鲁德和哈特拉古城。这一组织当天还炸毁摩苏尔中部的胡德尔清真寺,后者建于12世纪。

一些国际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认为,“伊斯兰国”的这一举动与塔利班武装人员2001年用炸药和大炮破坏阿富汗巴米扬佛像群的恶劣程度相当。

摩苏尔博物馆遭破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并呼吁国际刑事法庭展开调查。

2月28日,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在首都巴格达正式重新开放。按旅游和文物部副部长拉希德的说法,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重开国博,就是要让“伊斯兰国”看到政府保护文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