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布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调整校点布局和专业设置,充分整合和统筹利用学校、系统、区域内的项目、经费、师资、设备等资源,建立协同联动发展机制。走特色发展、精品发展和规模发展的路子。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以贵阳(含贵安新区)为中心,打造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以8个市(州)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建设职业教育重点推进区;以县城为节点,发展职业教育基础网络,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空间格局,到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将从2012年的264所逐步调整到174所,到2020年调整到140所左右,扭转办学规模较小,办学资源分散的现状。
推进职业学校空间布局调整,做特、做精、做强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调整空间布局,认识是前提。我省中职学校数量多,校际差距大,特色不明显,难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布局调整刻不容缓。调整不是简单的减少学校数量,而是改变策略,以退为进,通过资源整合,甩开包袱,轻装上阵。通过职业院校空间布局调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质职教园区和学校,示范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发展,最终建立起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中高职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调整空间布局,规划是基础。要加强领导,整体规划,在广泛征求意见、宣讲政策、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职业院校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稳妥推进实施。方案要明确总体布局、架构定位和职业院校的数量、名称、规模、专业,既兼顾当前教育“9+3”计划任务的完成,又着眼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重点扶持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职教园区建设和示范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优质职教园区的集中和辐射优势,兼顾不同学校特色发展。市(州)职教园区所在地及其周边距离较近的中职学校,根据其发展现状,可将其列为调整对象,减少或避免重复建设。省、市要大力推进实施示范学校建设,通过示范学校的申报、建设和评估,带动和促进职业院校的空间布局调整。
调整空间布局,政府统筹是关键。一是在规模上要做大做强,专业上要做精做优,在发展上要做特做专。加大对重点扶持的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在招生招师、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舍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其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二是要坚持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三是要统筹推进中职与高职学校的调整,原则上中职学校只做“减法”,高职学校做“加法”,各地应减少甚至不再批准设立新的中职学校,重在盘活现有学校资源。对于重点扶持建设的中职学校,要逐步统一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统筹教师和实训设备资源,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
调整空间布局,落实是保障。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工作量、责任人。以建设职教园区为引领,重点扶持一批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办学积极性高的学校加快发展,做特做专,走“职教园区+特色学校”的道路,采取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实质性的撤并和整合,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妥善处理好撤并、整合过程中的人、财、物等问题。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强化主体专业建设,坚持适应市场、贴近需求,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邹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