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
原标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10月15日上午,记者一走进敦化市第七小学,就被这朗朗的读书声所吸引。二年四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手捧《三字经》端坐在书桌旁。这是一节传统文化教学课,该校开展此类课程已近6年。从2009年3月开始,敦化市第七小学开始尝试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如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小学生从小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24字的内涵?该校把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弟子规》、《论语》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传统文学作品都是孩子学习的范围。
小学生的理解力不强,如果只是一味地诵读,很难维持对“经典”的兴趣,“经典”的育人功效很难发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快乐。其中:“读一读”,学校图书室充实了经典诗文藏书,统一安排了每周各个班的阅读时间和次序;“诵一诵”,利用每周二、四晨读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讲一讲”,开展班级、校级的讲故事比赛,在学生准备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经典”熏陶;“演一演”,每逢国庆节和“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让学生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并且每两年举行一次“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做有德少年”经典诵读汇报表演;“画一画”,每学期组织一次为古诗文配画的竞赛活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文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画,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做一做”,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期“国之美”手抄报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将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办成手抄报,学校评出优秀手抄报,并给予表彰奖励;“赛一赛”,学校每学期还会举办一次大型的“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通过大型活动来检测学生的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扩大经典诗文的诵读量。
为营造“经典树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敦化市第七小学投入5万多元,把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内容装裱成框挂在教室、楼梯等墙壁上,建设身边经典的“走廊文化”。在校报上开辟“《三字经》中的典故”专栏对学生普及《三字经》知识,连载《论语》、《笠翁对韵》等经典古籍,打造“校报文化”。在课间活动时,一些经典古诗词的乐曲会通过校园广播放出来,形成让学生边学边玩的“广播文化”。每天清晨,当每个孩子见到老师时,都会互相鞠躬问好,折射出学校对“礼仪文化”的重视。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赢得了教师、学生、家长和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弟子规》中,我明白了‘亲友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句话的意思。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能给父母及时端一杯茶,捶一捶背,这会让父母更加开心。”五年四班的郑叶涵说。
有专家认为,该校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教育相结合,为延边州的德育教育创新做了一个有效的尝试,也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阔了新思路。2010年、2011年,敦化市第七小学被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研究总课题组命名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