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非遗”传承推广活动十大新闻揭晓

16.02.2018  20:48

    2017年,我省许多“非遗”项目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增添了创新色彩,探索之举异彩纷呈,体现了全民关心“非遗”、呵护“非遗”、追崇“非遗”的喜人景象,成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篇章。为了呈现我省保护、传承与发展“非遗”的积极作为,近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省文化厅、省民宗委、省文联、贵州民族大学、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联合评选2017年度“非遗”传承推广十大新闻。

    一、“非遗周末聚”连续举办20场。5月28日开幕的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成功举办20场活动。通过“非遗周末聚”的平台,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州)级“非遗”项目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走进文创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机场等形式,让“非遗”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马耳他开展。9月11日至11月12日,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马耳他开展,连续举办“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摄影图片展、贵州传统歌舞表演、“天涯共此时——2017多彩贵州中秋晚会”系列演出、“贵州非遗手工坊”等6个项目共8场活动。

    三、贵州“非遗”在上海国际艺术精彩呈现。10月下旬,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贵州文化周系列活动,贵州省歌舞剧院在上海大剧院和城市音乐草坪广场、静安公园、中山公园激情呈现独特的民族歌舞主题展演《多彩和鸣》。与此同时,贵州省花灯剧院的《月照枫林渡》分别赴上海两所大学演出,并解读贵州花灯戏的独特魅力。

    四、平塘县建成牙舟古陶文化产业园。11月7日,平塘县牙舟古陶文化产业园开园。该园集产业发展、观光旅游、文化研发、陶艺体验为一体,项目总规划面积220亩,总投资1.5亿元,主要分为3个功能区,设有牙舟陶博物馆、创客中心、大师名家工作室、科研院校实验基地、主题公园等。

    五、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非遗”展魅力。11月至12月,贵州多个“非遗”项目在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的艺术化演绎成为一大亮点。《射背牌》《云上红梅》《根·源》《支嘎阿鲁》等获得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大奖的节目,“非遗”元素呈现十分突出。

    六、“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评选出炉。10月13日,由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贵州省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评选颁证仪式在贵阳举行。熊丽、杨秀月、李天翼、耿文福、潘淘洁、徐源、张谨、杨婷婷、甘小芝、柳胜等10人荣获“贵州省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称号。

    七、第四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贵州“非遗”亮相出彩。9月中旬,中华文化联谊会、贵州省文化厅联合在台湾主办“守望精神家园——第四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在高雄佛陀纪念馆举行的“霓裳华冠——多彩贵州苗族服饰展览”“多彩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以及台东展演交流活动3个部分。

    八、“非遗”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走进贵州。9月16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联合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首站进入贵州。

    九、举办“非遗”传承人群(剪纸)艺术及拓展应用研修班。7月1日,由贵州省文化厅、贵州民族大学主办的2017年“非遗”传承人群(剪纸)艺术及其拓展应用研修班开办。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贵州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研的重要方向,成效显著。

    十、电视剧《云上绣娘》展现少数民族妇女“非遗”技艺。1月8日,电视剧《云上绣娘》摄制顺利完成。该剧以贵州民族手工刺绣为切入点,反映传统民族手工艺振兴,民族品牌走出寨门、走出省门、走出国门的励志故事,拓宽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表现手法。该剧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记者 陆青剑 实习生 李特特)

[责任编辑: 吴雨 谢素香]
自信贵州给世界多彩绚丽的民族盛筵
  欢舞跳出幸福感,大歌唱给新时代。新华
贵州省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日前从省统计局获悉,2017年,贵州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要求,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打造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90.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