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催生贵州文化核心竞争力
市场主体快速成长 文化品牌影响扩大
体制改革催生贵州文化核心竞争力
4月12日,由中央民族乐团、黔东南州共同推出的世界“非遗”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将从贵阳开启全国巡演之旅,巡演路线图已确定桂林、广州、深圳、杭州、上海、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
《行歌坐月》是整合全国、省、州资源的一台精品力作。从中央民族乐团到黔东南挂职的黔东南州歌舞团副总经理赵海风说:“《行歌坐月》是一次在创新中传承的尝试,让传统的原生态侗族大歌与高雅国乐的结合,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和传播力。而黔东南州歌舞团是我见过的改企转制最彻底的文艺院团。”
这是贵州省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推动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又一个新案例。
2006年,贵州省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贵州省在省直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深化转企改制、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利用贵阳孔学堂等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互联网工作机制等方面可圈可点,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起好步。
省委、省政府着力以体制改革促文化发展。从不安到深谙“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精髓的贵州文化工作者,更加自觉、自信、自强地向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疾行。
2014年,贵州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家出台并启动实施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整合部门、行业和市州等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贵州省非遗保护发展。
以原生态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为主线,组织开展2014年国际原生态文化大汇活动,第一次从美术的视角将多彩贵州形象推向全国高端展示平台,第一次在贵州省发布《原生态文化贵阳宣言》,第一次荟萃国内外原生态艺术表演在贵阳集中呈现,第一次以“真人秀”形式探索将民族原生态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创新。将国际原生态文化大汇活动做成“多彩贵州”活动的升级版,不仅仅实现内容上的升级再造,从过去单一的活动形式转变成音乐、电视、论坛、美术、摄影等多种形式联袂上阵。
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人们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在社会转型期意义深远。贵州省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以贵阳孔学堂为重点,贵州省通过各种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事业产业为两翼,形成孔学堂书局、杂志、网站、艺术团、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博物馆、文化发展公司等多方位集群建设发展孔学堂的格局。组织开展国学讲座、祭祀庆典、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效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学堂网站位列全国国学类148家网站首位,影响力走出海外,吸引国内知名高校入驻孔学堂开展研修工作。以孔学堂为总堂,在全省布局3万多个“道德讲堂”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走在全国前列。
以促进文化发展为目标,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省直六大文化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文化集团,结合转企改制积极探索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大步跨越,中流击水。贵州广电传媒集团2014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产值、利润都处于西部领先地位;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集团印务传媒基地,加快实施“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加快推进股改上市,与上海星源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启动“新华文化综合体”项目……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与贵州玉碟控股集团公司跨所有制合作成立多彩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公司,投资2.3亿建设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演艺、音乐、非遗、文化创意、博览展示等近10家企业已签约入驻;六盘水市跨行业整合报业、广电资源,组建传媒集团公司取得积极成效。
一批国有、民营文化品牌在市场风云中生机盎然的同时,全省围绕“5个100工程”,尤其是紧扣文化旅游融合互动,突破行业限制,整合部门、市县资源,业已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和现代文化产业园区。“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文化品牌影响扩大,核心板块强势崛起……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贵州文化正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既是文化市场活跃度的印证,也是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迸发的写照。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收入483亿元,比上年增加96.81亿元,增速25%;增加值209.72亿元,比上年增加57.69亿元,增速达37.95%。改革催生了一批精品力作,歌曲《云贵高原》、歌舞诗《仰欧桑》、电影《近距离击杀》、电视剧《领袖》荣膺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成为贵州省获“五个一工程奖”最多一年。
从小舞台奔向大天地
文化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是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体制改革和政策优惠的驱动下,贵州省文化产业的潜力迅速释放,产能快速提升,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新兴的数字内容产业突飞猛进,新技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已经大大缓解了多年前困扰人们的文化产品普遍供给短缺的局面。
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改革依然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最大“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以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提升文化发展质量的新举措,为文化繁荣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以保存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态享誉于世的贵州,就更要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在浓墨重彩响锣重鼓纵深推进改革进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弘扬,成为贵州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担当。成百上千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要求,致力于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从而走出小舞台,奔向大天地。(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