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立足省情 着眼全局 建设特色体育文化

19.12.2014  18:17

  提起近些年的贵州体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转战职业赛场、捷报频传的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以及在国内足坛雄踞一方的中超球队贵州人和。凭借职业体育方面的亮眼表现获得关注的同时,贵州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突出特点,紧扣“大、合、实”的发展方略,开辟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工作前进之路。

  服从大局 助推全省发展

  “‘大’,就是指在贵州,大局是什么。”贵州体育局局长蔡国祥指出,贵州的体育文化要发展,首先要着眼于全省发展的大局,要了解当前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主要矛盾就是贫困落后,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

  蔡国祥认为,在全省经济实现发展、赶超的过程中,体育工作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育文化中很多核心价值,在解决贵州当前的主要矛盾、完成主要任务中,我认为都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贵州省委、政府领导在省委全会上多次提出的“四敢”精神,即“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这种对体育竞技式的勇气、自信的提倡,正是贵州全省将体育文化应用在管理工作中的典范。

  而贵州体育自身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延伸和提炼的过程,为贵州的体育工作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上世纪90年代,时任贵州省长吴亦侠提出了“三比三不比”的精神,即“不比吃穿,不比奖金,不比待遇;只比奖牌,只比精神,只比奉献”。2012年,省委书记赵克志又提出了新的“四敢”精神,即“敢于坚守、敢于拼搏、敢于挑战、敢于胜利”,对贵州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做了全新的概括。

  广泛联系 形成前进合力

  从大局出发的同时,还要广泛开展合作。贵州体育文化的“”,首先体现在对体育工作全局的看法和认知上,即把体育工作的四个方面——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同等看待,统筹全局。蔡国祥说:“体育文化充满正能量,我们要把体育文化放在整个体育工作的范畴中进行统筹,从“大体育”来抓体育文化,让体育文化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是与宣传机构的积极合作。由贵州体育记者协会开展的“贵州十大体育新闻”评选,选出当年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体育新闻事件和人物。体育局还为媒体开辟了参与“贵州好新闻”评选的直接通道,让体育新闻记者有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同时,体育局与媒体合作推出体育报道栏目,如和贵州都市报合作,全面深度报道体育新闻的“动周刊”。下一步,体育局将与贵州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体育旅游电视台和广播节目。

  最后,是与其他领域主管部门的联合。体育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文化更是如此。在推进体育文化建设方面,贵州体育局联合贵州文化、宣传、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布局,获得了广泛认可。

  立足实际 打造特色精品

  蔡国祥表示,所谓贵州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就是要脚踏实地,从贵州的省情实际出发。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点:突出重点,抓住特点,打造亮点。

  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贵州人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使贵州在竞技体育方面把一些强调灵活性和技巧性的项目作为了投入的重点,例如以邹市明为代表的小级别拳击,体操、激流回旋以及马拉松,都是贵州近年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贵州省的突出特点。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6%,除汉族外,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贵州一直高度重视民族体育文化建设,目前已在民族地区实施了少数民族体育进课堂,在全省建设了龙舟、独竹漂、射弩等民族体育训练基地。

  贵州是全球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山地和丘陵占贵州全省面积的92.5℅,喀斯特地貌则占61.9%。结合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山地户外运动是贵州近年主推的体育文化亮点。贵州制定了《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专项建设规划》,把山地户外和体育休闲健身纳入全省健康产业规划,未来涉及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规模将达4000亿元。目前,全省9个市(州)结合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从“天上、山上、地上、水上”全方位打造独特的山地户外品牌赛事活动。全省每年开展的各类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活动达几千次,参加人数达几十万人次。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贵州体育局还与清华大学合作,首次举办了生态体育分论坛,开创了全国生态体育研讨的先河,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主流媒体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