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被迫“吃空饷”?
2007年,在一次领导谈话后,45岁的陈景云成为一名“改非”干部(由领导岗位调整为非领导岗位),正式加入到当地“吃空饷”的大军中。与其他享受这一特殊“待遇”的基层干部有所不同,陈就此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自首”之路。“这些年我‘诈骗’了国家20多万元钱”,“我希望上级能针对我的问题,依法依纪先从我查起。处理零陵区一百多个单位、770多人的‘吃空饷’问题”。针对陈景云自检的“罪行”,当地迟迟没有做出“处理”。(中新网7月2日)
“吃空饷”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却照样领工资,享受待遇。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侵蚀了公共财政资源,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而且它正在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
近年来,“吃空饷”的新闻不绝于耳,相关治理工作也一直没有消停过。自2005年起,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了清理“吃空饷”工作: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2011年,福建龙岩出现的“最牛公务员”事件,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被称为“吃空饷”的“杰出代表”;2011年6月11日,媒体报道江西武宁县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85名……
之所以该类事件已不是偶然现象,是在于人事监管制度的欠缺以及相关负责部门的麻木渎职,甚至有权力的不合法操作嫌疑。它给国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多的是公务人员队伍建设的腐化和阻滞。试想那么多占据在编名额的人员多年空岗吃空饷,而另一方面临时聘用人员空有一身能力本领却得不到正式任用,选人用人公信度从何谈起?人才队伍如何吸收新鲜血液?目前清理吃空饷现象行动也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是值得欣慰的,这样的查处清理力度应该扩大到更广的范围,相关部门应全面严肃排查清理,坚决打击遏止此类现象,同时对人事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将那些被安置在政府人事架构不为人民服务却也照样拿钱的人重新调查并作出整治,还选人用人一片风清气正的环境。
对于陈景云长达7年的“自首”之路,为何相关部门却视而不见?难道拿国家的钱不当回事,还是其中存在着天大的利益驱使??
笔者认为,预防和治理“吃空饷”, 除了要“晒”出机构的编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惩处机制外,还应加强公众的参与力度、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双重监督作用,从而快速全面地发现和查处“吃空饷”现象,继而彻底结束运动式整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