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何明秀:40年如一日照顾三位瘫痪亲人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0日电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纳雍县的何明秀却4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三位瘫痪的亲人,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孝老敬亲的人间佳话。
在纳雍县沙包乡宋家寨村,何明秀事迹家喻户晓,但凡提起何明秀,左邻右舍无不啧啧称赞,都说她这种孝老敬亲的精神一般人是赶不上的。
笔者到达何明秀家时,已经年逾花甲的何明秀正给瘫痪在躺椅上的丈夫宋安伦按摩。
何明秀在给丈夫按摩。
何明秀边按摩边说道:“他除了意识还算清醒外,手脚都失去知觉了,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我,每天至少要给他按摩两次。”
谈及自己的家庭情况,何明秀告诉我们,丈夫和自己都是苦命人。丈夫出生7天就丧母,1岁半时父亲也去世了,之后就在幺叔家住。自己8岁丧母,由于当时家庭困难,15岁那年父亲就将自己嫁进宋家。当时自己根本不愿意,但父亲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委屈自己将就过下来。
结婚时虽然年纪小,但穷人的孩子懂事早,也深知当家立业的责任及义务。在幺婶幺叔(公婆)的带领下,尽管年纪还小,她也同样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忙碌着。
尽管当时丈夫家的条件也不好,但通过一家人辛勤的劳动,也能勉强解决吃饭问题,比起结婚前饥不择食的日子已算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明秀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于是她与丈夫变得更加勤劳了,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的劳作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几年下来,家庭条件总算有所改善。
何明秀在给瘫痪的丈夫喂饭。
没想到好景不长,在5年的时间内,公婆都相继生病瘫痪了。这时何明秀已有了5个孩子,算上公婆,一家有9口人要吃饭,丈夫不得不外出找钱贴补家用,自己在家种好庄稼的同时,还得照顾好两位瘫痪老人,喂饭喂药,端屎抬尿,没有一样不经过自己的手。
何明秀回忆说:“开始几年只照顾公公时,就算累也还能勉强承受,后来同时照顾两位老人时,差点都支撑不下来了。常常一个老人还没打理好,另一个老人又叫唤了,尤其是晚上,不是这个老人要喝水,就是那个老人要翻身……常常刚睡下去又被叫起,要想睡个安稳觉根本不可能。第二天天不亮还得起来做东西给两个老人吃后再上山干活,有时干活累了站起休息都是拽(打)瞌睡的,那几年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了。”
就这样前前后后熬了20多年,公婆相继去世,孩子们也一个个成家立业了,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何明秀心想,这下应该可以松一口气了。
谁知天不遂人愿,婆婆才去世两年,丈夫在一次修缮房屋的过程中,从房子上摔下来,又成了瘫痪。由于考虑到孩子们负担重,都要外出挣钱养家糊口,何明秀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瘫痪丈夫的重任来,这样一照顾就是13年。
何明秀说:“刚开始那几年,我才50多岁,照顾起他感觉不吃力,床和躺椅他想睡哪我就抱到哪,现在年纪大了抱不动他了,如果他想换床或躺椅睡,只能叫孩子们帮忙了。但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总不能因为照顾他而拖孩子们的后腿。不过还好,他现在也很少提出换睡的要求了。”
孩子们曾多次提要出轮流照顾瘫痪的父亲,让母亲轻松轻松,但每次都被何明秀拒绝了。
何明秀表示,这辈子最愧疚的事就是,以前因为负担重条件差,几个孩子都没得书读,现在个个都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养家,看着都心痛。所以只要她身体条件允许,无论如何也要把丈夫照顾好,让孩子们安心挣钱,供孙子们多读点书,也是给孩子们的一点点弥补。自己的命不好,要苦要穷就让自己这一辈承受算了,别让下一辈的跟着受苦了。
何明秀在给瘫痪丈夫洗脸。
何明秀随手指着连在一起的、外装修看上去都不错的的四栋两层楼房对我们说:“这是我四个儿子家的,一家一栋,看着他们一家家条件逐渐变好,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唯有此时,才看见何明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宋安伦的堂哥宋安炳说:“我弟媳何明秀真是个好人,以前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我幺叔幺婶,从没听她说过一句怨言,现在又不离不弃的照顾我兄弟十多年,要是没有她悉心的照顾,我兄弟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她这种孝老敬亲的精神真的值得赞扬。”
何明秀的孙子也说:“我奶奶一生是个苦命人,受尽了所有艰辛。尽管如此,她还怕拖累我爸妈及伯伯叔叔们,仍无怨无悔的要坚持照顾爷爷,她这种对老人的孝道、对丈夫的关心、对儿女的疼爱的一直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多抽时间帮忙照顾爷爷,让奶奶少累一点。”(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