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三强化”根治“小金库”顽疾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6日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余庆县坚持预防为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出重拳、下猛药治理“小金库”,有效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强化源头防治,堵住“小金库”敛财“泉眼”。一是部门预算“清”家底。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收入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细化预算编制,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确保单位刚性支出的需求。同时,大力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杜绝公款私存、账外账、多头开户等问题,目前共撤销、合并单位银行账户2个。二是政府采购“抓”规范。进一步拓宽采购类别,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增收节支和政府采购宣传解释工作,严格采购方式和资金管理,保证政府采购预算严肃性和采购政策的贯彻执行,不断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今年全县“三公经费”预算2445万元,同比下降27%,压缩日常公用经费的5%支持“9+3”教育发展计划。三是财务管理“提”效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收费项目管理,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将非税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管理,据实纳入部门预算。坚持惠农补贴“漏斗式”发放,使农民“一卡通”真正成为惠农政策落实的“贴心卡”。目前,专卡发放各类惠民资金125万元。
强化检查处罚,整治“小金库”不留死角。一是主动自查自纠。出台《余庆县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开展自查自纠行动,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 切实做到“六必看六必查”,力争把问题解决在集中自查阶段。目前,全县87个乡镇部门开展了“小金库”自查自纠,自查率100%。二是重点检查互纠。制定下发《关于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检查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十个专项检查组,采取收入核实法、支出追查法、内查外调法等方法,重点对教育、卫生、民政、住房保障等单位进行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目前,重点检查单位34个,专项检查国有企业5户、社团组织29户,共查处“小金库”1个,收缴违纪资金69878.49元。三是“回头看”严纠。出台《关于切实巩固 “小金库”治理问题专项治理成果工作的通知》,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回头看”:过程和结果“回头看”、问题和整改“回头看”、防治和长效“回头看”,积极探索根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小金库”问题反弹。并设立公布“小金库”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做到有举报必核查,核查后必报告,确保“小金库”问题无处遁形。
强化制度保障,铲除“小金库”滋生土壤。一是建立思想教育制,增强财经法纪观念。针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教育对象,采取岗位培训、专题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手段狠抓思想廉政政治教育,使领导干部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法规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思想上抵制“小金库”的产生。目前,共组织岗位培训11次,举办专题讲座16期,开展警示教育培训30余次,受教育5000余人。二是建立内控管理制,斩断源头腐败口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财务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完善“三公”经费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现金票据等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财务管理模式,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完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强化资金拨付指标分配阶段的内控流程,规范财务结算行为,深化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事。三是建立惩防并举制,严肃纪律标本兼治。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加大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监督审计力度;扎实开展“三晒两评一报告”活动,全面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设立举报受理和奖励机制,切实使资金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完善查处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增强震慑作用,确保小金库“零设立”。比如,花山乡与所辖站所5名财务人员签订承诺书,强化责任落实,严防私设“小金库”。(徐启俊 刘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