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乡更加靓丽富饶——余庆县构皮滩镇精准扶贫工作速览

16.12.2015  20:52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修房子政府有补贴,建筑质量安全有干部,有这么好的政策优惠,谁不想建新家,过好日子。”12月11日,在余庆县构皮滩镇葛旁村双山村民组采访时,村民黄朝军极为朴实的一段话说出了危改户的心声。 黄朝军家是构皮滩镇的建卡贫困户,原来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建于八十年代初,多年来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旧房子里,生活过得十分寒暄。然而,今年8月,让黄朝军没有想到的是,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到了葛旁村,自家的危房变成了一栋80平方米的崭新砖房,镇里还帮他发展脱毒马铃薯、烤烟16亩,实现增收近8万元,着使让黄朝军高兴了一段时间,遇人直夸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村民愿意建,干部帮到建,干群齐心合力脱贫攻坚。在构皮滩镇,像黄朝军享受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惠民政策共有58户,其中一级危房37户,二级危房19户,三级危房2户,投入改造资金62.11万元,改造面积8160平方米,受益人口222人。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构皮滩镇因构皮滩水电站得名,地处县城西南角,位于瓮安县、余庆县两县交界处。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镇党委负责人说:“整合资源、多方联动、项目制推进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 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据构皮滩精准扶贫系统数据显示:全镇有高坡村、葛旁村和齐坡村三个贫困村,一般贫困户346户1088人,其中高坡村99户318人,齐坡村135户339人,葛旁村112户431人;“两无”人员481户840人。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较大、贫困情况较为复杂。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该镇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和钉钉子精神,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六个到村到户”为主要抓手,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打响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战!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镇党委将“脱贫攻坚”作为镇村党组织和第一责任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第一时间抓贯彻落实,成立了工作机构,建立“321”帮扶、考核办法等工作机制,选派了8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真正做到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镇党委书记李景江认为,产业扶贫既能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搞规模产业经济,破解“扶贫到村到户”难题,又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绿色扶贫和可持续扶贫有机结合,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扶产业就是扶根本、扶要害。该镇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着力发展茶叶、脱毒马铃薯、辣椒、烤烟和乡村旅游等十大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使贫困群众真正过上有事做、稳得住、有钱花、有尊严的好日子,让贫困群众得到最大实惠,从而实现增收脱贫。 高坡村、葛旁村和齐坡村发展马铃薯基地3410亩,农户增收818.4万元,户均增收1325元;三个贫困村发展烤烟种植2616亩,实现收入654万元,户均收入1046.4元;三个贫困村种植辣椒3000余亩,产业纯收入450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打好特色牌,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构皮滩在产业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 全镇90%以上的面积为山地,多年来因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脆弱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瓶颈。 基础先行,打通精准扶贫障碍。该镇抢抓住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基础设施向村组延伸,使扶贫扶到了根上、帮到了点子上,贫困村的生产生活面貌逐步改变。 据统计,今年来,该镇争取投入794.74万元实施小康寨创建项目6个,投资555.6万元实施通村路硬化13.56公里,争取“一事一议”资金563万元,硬化7个村的通组公路进行了,仅葛旁村投入600万元,硬化进寨公路12公里;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47.1万元,建设渠道21.7公里、山塘整治6口、水库加固1座、安全饮水1742人。   用心识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该镇在聚焦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全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投入793.2118万元用于改善电力设施,切实提升农村用电水平和质量;投入130万元实施“村村通”工程,全镇有线固定电话通信率为80%,无线固定电话通信率为100%,光纤到户率为70%;退耕还林完善政策补助资金87万元,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07.7万元元。 住房条件改善了,道路畅通了,产业兴旺了,生活有奔头了……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能少,在构皮滩,精准扶贫使镇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脱贫致富的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亮堂。(徐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