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留芬:小村子里的“企业家”

16.06.2015  10:59

小村子里的“企业家

——记创业要实的践行者余留芬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6日电  2001年以前的盘县岩博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没过温饱线,穷得远近“闻名”;现在岩博村,青瓦白墙的小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整洁,不少村民有小汽车,小锅酒厂房里飘出阵阵酒香,集体经济达到了360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到12000元……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该村有一位创业要实的书记——余留芬。

     借用资本运作 村子发展企业化

    2001年,余留芬上任,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走访、讨论后,村支两委决定,要以经营企业的方式来经营岩博村的村庄。

    修路上山,开路致富的桥梁。岩博村位于海拔1300-2300米的山顶,出行不便。“要想富先修路”,2001年,余留芬当上村支书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修路。余留芬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3万元,又拿出了自己攒下的2万多块钱,带领大家投工投劳,起早贪黑地修路,经过大家逐年努力,现在通村路路面宽达7 米,

    借鸡生蛋,鼓足群众钱袋子。2002年,岩博村欠着几万元,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余留芬和村两委东拼西凑17万元预付金购买了林场,通过间伐林木和抵押贷款,岩博村一年就还清了借款,并赢利16万元,为村里积累了发展的“第一桶金”。2002年,余留芬和村两委用林场抵押贷款30万元,发动村民入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废弃的煤矸石为材料办砖厂,当年就产砖1200万块,实现产值100多万,村集体增收20万元,解决16人就业。

    整合资源,化零为整多方共赢。采取“增资合股”的策略,用林场作为抵押贷款2000万元,用自家采石场向信用社办理信用贷款500万元。通过分股给村民,并积极引导130余户村民用土地入股、闲置资金入股筹集资金1071万,积极向外招商,实现与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盘县能源投资公司“联姻”,增资2500万元,积累了雄厚发展资金,岩博酒厂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现在岩博小锅酒已走入市场,成为了岩博的一张名片。

     扩大辐射范围 岩博定位集团化

    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余留芬和村两委并不满足于止步于此,他们以集团化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岩博村经济发展的辐射范围。

    特种养殖放射状发展。2014年以来,组建了盘县淤泥将岩博农民养殖合作社,产业向贵阳、兴义、水城等地推进,做订单养殖,以提供种鸡、回收鸡蛋、统一投放市场的方式,最大化养殖户的利润。截止到五月底,岩博村的绿壳蛋鸡供不应求,已和四格乡、柏果镇等多个乡镇近500户农户签订了合约,又将眼光投向了省外市场。

    小锅酒厂衍生新产业。为了科学利用酿酒产生的酒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余留芬又在筹划一个饲料加工厂,同时鼓励村民发展养鱼、养牛产业,目前,村里已有6个养牛场和4个投资近300万的养鱼场在建中,一旦投入生产,可以提供就业60人,人均收入增加20000元 。

    火腿加工转型控制风险。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盘县火腿”被评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重要契机,对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注册了“岩博野猪火腿”和“盘县高原火腿”两个商标,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利用分类销售的方式,控制村民的养殖风险,减小市场供求关系对养殖业的冲击。

     打造岩博品牌 服务群众多元化

    余留芬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以大家长的角色服务村民,使岩博村成为无不孝、无上访、无涉毒、无违法、无违反计划生育的“五无村庄”。

    常态化培训打造过硬队伍。为了让村民既富钱袋,又富脑袋,余留芬通过现场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引进人才传技术等方式提升村民素质;让村干部与本村大学生结 “对子”,让他们假期在村委会顶岗实习,毕业后,15名大学生纷纷到酒厂、养殖场上班。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两带工作法提供亲情服务。实行“小组长带和代办员带”的“两带”工作法,村民不出村就能办事;组建党员带富能手队伍,实行党员致富能手一对多的联系贫困,让党员致富经验传递到每家每户;聘请种养殖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到村种养殖户生产现场,进行“手把手”授课,传授种养殖经验。建立市场预警服务站,聘请专业市场分析人员,为村民提供可靠的市场行情

    丰富精神生活弘扬新风。通过道德讲堂加强对村民社会价值的教育,使团结、友爱、互助的思想深入村民心;建立岩博好人好事监事会,鼓励村民做好事,弘扬社会正义感;建立每年度最佳“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机制,促进家庭邻里和谐。添置娱乐设备,开展跳彝舞、唱山歌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余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