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贵州三次产业新空间
红彤彤的铝水从熔炼炉眼涌出,顺着溜槽流向铸机,最后变成一块块银色的铝锭。
在贵州铝厂生产车间,因为与发电、供电企业签订了直接交易输配电服务合同,铝产品用电价格便宜了许多。成本下降,面临生死存亡的企业重获生机,抢抓机遇创新技术、改造流程,摘掉了8年的亏损“帽子”。
贵州铝厂的翻身仗,是贵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成功一役。翻开今年的“成绩单”,全省经济逐月向好,逆势走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名列全国前茅。指数上升的背后,改革是关键一招。
作为在全国率先出台系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省份,贵州正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经济运行新旧动能换挡之间,新旧产业更替提速,打开了三次产业的新空间,激发了三次产业的新活力,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新跨越。
“三去一降一补”全面落地见实效,为拓展产业新空间培植了新的优势——
在改革中抓牢“降成本”这一突破口,把“降电价”作为“牛鼻子”,把“去产能”作为硬任务,全省通过降低用电、物流、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五大成本,为企业减负700多亿元。
水火并济、资源丰富的贵州,曾经电力价格并不占优势。从发展痛点中找“药方”,我省启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大工业用电价格平均下降0.12元/千瓦时,成立全国首家股份公司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参与市场化交易电力用户达到943家。今天,贵州成为全国电价最便宜的省份之一。
负担减了,企业轻装上阵,“筋骨”变得强壮,投资成本优势不断显现。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区域发展指数中,贵州位居全国第一。正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向自身聚集。
三次产业全面发力调结构,为建设产业新空间勾画出新的格局——
为了彻底解决产能落后和过剩的困境,松桃自治县三和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品荣手持大锤,亲自砸毁了旧的厂房设备。新工厂在废墟上化茧成蝶,环保设施和产品质量堪称行业佼佼者。
改革催生动力,助推全省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重大变化,呈现“传统产业转型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通过“百企引进”、“千企改造”等工程,工业改革精准施策,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煤、电、烟、酒4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广袤农村,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唤醒山中沉睡“资本”。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体系下,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趋优。前三季度,全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比达到27.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全域旅游让游客记住乡愁、记住贵州的美,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第三产业改革进行“调”和“补”,调整服务业供给结构的同时,补齐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山地旅游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支撑今后贵州经济增长的新基石。目前,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半壁江山”。
改革大潮风起浪涌,贵州发展的新动能与旧动能加速转换、融合,新业态、新企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三次产业宏大新空间的新生力量——
提升了有效供给的田野山林,馈赠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前三季度,全省火龙果、猕猴桃等精品水果产品分别达到1.1万吨和5万吨,食用菌产量40万吨;
“贵州智造”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随时准备好迈向工业4.0时代。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个大类行业实现全覆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北斗星设备等工业新产品新增了31种;
新兴服务业产品层出不穷,强势拉动全省经济向前奔跑。全省呼叫中心坐席超过12万席、居全国第5位,在线医疗、网络约车、移动支付等新业态出现,人们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故事
铁水钢花耀钢城
通讯员 吴道辉
铁水奔流,钢花闪耀。
炼铁4号高炉前,炉前工正在出铁现场精心操作。中控室里,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根据生产状况进行着参数的调整。炼钢转炉操作台前,工人通过窗户观察着炉内的钢水情况,并不时通过对讲机与其他岗位进行沟通……在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而火热的景象。
今年,水钢全力打好减亏、止血、扭亏的“三大战役”,降本与增效成了主旋律——关停了效能相对低下的炼钢900吨混铁炉、轧钢二高线等设备和工序;实现炼钢150mm坯改160mm坯;提高了转炉煤气回收率与自发电率;连铸机实现六流整体连浇,干熄焦降损提产、型煤技术攻关等工作有声有色……
钢铁行业的“严冬”仍在持续,水钢人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态度,吹响了“为生存而战”的冲锋号。在对标找差工作中,通过对标首钢总公司、周边同类型钢厂和行业先进指标,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促提高,经营指标和效果大幅改善。其中,仅购销两头跑赢市场就增效了2亿元。
同时,降库存工作使存货资金占用从10.4亿元降低到6.3亿元,提高了资金的运营效率。大力推进的节铁增钢工作,全年可多产钢5.8万吨,创效2000万元左右。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争取进口矿和钢材铁路运费优惠政策,推进内部物流整合,缩短运距、减少倒运,预计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8亿元左右;参与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争取直供电优惠,电价每度降低5分钱,预计全年政策性降电费4000万元左右。此外,通过转型提效工作实现了“瘦身健体”,劳动效率有效提高。
正因为紧盯目标不放松、紧盯措施抓落实,2016年,水钢预计可实现内部降本增效5.54亿元,同比减亏9.1亿元,比预算目标减亏5.5亿元,实现了经营整体“不失血”,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打了漂亮的一仗。
■短评
改革发力 贵州聚力
从后发到赶超,道虽迩,不行不至。
贵州的追赶道路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推动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推动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澎湃活力。
“长板”与“短板”产业现活力。贵州深学笃用新发展理念,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抓手,找准自身定位,因地制宜补齐“三块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既稳住当前经济增长,又为长远发展蓄势聚能。
领导干部发展观念现活力。贵州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加把劲干、创造性地干,推动改革在贵州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指数现活力。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品供给同时,重点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帮扶资源,增加生态环境公共资源和产品的有效供给,创造更多更好的大众旅游产品,探索提供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记者:王璐瑶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