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做实促发展——求真务实的碧江区残联
抓细做实促发展
——求真务实的碧江区残联
残疾人创办养鸡场
碧江区残联托养康复中心
碧江区“1+1”平台
残疾人创办的木业公司
在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的第二天,我在会场再次见到了残疾人创业的领头人,铜仁春暖花开有限公司的老总龙青松,他不是会议代表,是自费来观摩和学习的。交谈中得知他的德木木业开了分厂,产品也在升级换代中,龙总期望我再去他那里看看,一个木材加工厂的产品会升级成什么样呢?我甚是好奇,心里挂着龙青松的升级产品,会议结束的当晚,我就搭乘便车前往铜仁碧江。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位于铜仁市碧江区中心地带的碧江区残联办公室,说是区残联的办公室也不全对,因为碧江区残联只有部分科室在此办公,另外的同事在几公里外的地点办公,大家两头来回跑,着实不方便,碧江区残联的办公地点几经变更,没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这也是基层残联遇到的较为普遍的困难。
碧江区残联理事长胡敬和残联的同事在大厅等着我,十三人的残联有八位女同志,女职工占三分之二,胡理事长带着我参观这栋三层小楼,小楼是2012年建成的碧江区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一楼用于办公和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二三楼用于残疾人康复,由于规划相对滞后,缺乏康复器材,技术力量薄弱,多年来,康复中心的服务工作没有进展。去年初,刚到任不久的胡敬和班子决定盘活康复中心,大胆引进社会资源,一墙之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泽余兼任托养康复中心负责人,设备运来了,康复人才引来了,慢慢地,中心工作有了起色。来到二楼和三楼,脑瘫和自闭症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正在进行康复训练,虽然设备还显得简单,但水疗、熏蒸设备都有,住在附近的家长带患病孩子来此做康复训练非常方便,真正做到了就近就便康复,虽然在这里康复的孩子暂时没有获得康复项目经费的支持,但在民政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常年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有近三十人。
设在二楼的社区康复站吸引了我的目光,七八个男士正在器械上进行康复训练,个个满头大汗,他们都是脑病后遗症患者,托养康复中心免费向这些居民开放,由于家住得不远,他们天天坚持来,23岁的唐江脑出血,术后记忆丧失,四肢无力,家在距此几百米的天阳小区,刚开始家人搀扶着来做康复,四个月后,唐江可以自己从家行走到康复站,康复效果不错。56岁的黄庭亮脑梗两年多,家离康复站也不远,由于是低保户,托养康复中心不仅免费为他做康复训练,连吃住都负责。58岁的余世烈家在丽锦名苑,离康复站两站公交车,听说康复站免费开放,几天前拄着拐杖加入康复。器械训练室旁边是针灸推拿室,做完器械训练后,如果需要,只需花上十五元便可以做针灸推拿治疗。
碧江区残联在基础弱,缺乏设备、人员的情况下,从细微处入手,抓实残疾人康复工作,为城市中心地带残疾人就近就便康复积极探索,不能不说是务实求真的转变,残联工作务实求真最大的受益者是残疾人,不等不靠,全力服务残疾人是基层残联应该主动作为的。
如今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们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畅享网络带来的便利,但不得不承认,虽然国家大力加大网络建设,网络不畅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尤其在基层。省残联残疾人数据系统由于网速等原因,使更新不及时,容易造成数据混乱。碧江区残联辖区残疾人没有一个系统的残疾人台账,导致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在开展康复、就教、宣文等工作时找不到人、漏人、重复培训和重复康复现场严重。燃油补贴发放不规范,服务对象无针对性,工作无时效性。区残联从细入手,在环北街道辖区创建“1+1”信息台帐平台,该平台在未接通网络运营商时,虽然不能实时共享,但能及时更新信息,服务项目与残疾人信息为一整体,较清晰,方便查看,能够随时查找复制粘贴,极其便捷,自动生成信息一览表,自动统计残疾人类别、等级人数,方便管理自己辖区内的信息,随时增减,无需服务器支持,乡镇、社区、村都可使用。通过数据透视自动创建残疾人基本状况一览表,使辖区残疾人按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分类统计变得简单高效,告别此前分类统计繁杂、费时、高错误率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碧江区残联“1+1”信息台帐平台的建立使得环北街道等辖区2016年享受各项康复服务、就业教育培训、国家相关补贴政策的残疾人人数比例比往年提高了约30个百分点,使辖区残疾人服务全覆盖上升了一个台阶。准确的数据是为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的依托,没有网络不是我们拒绝服务的理由,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变无为为有为,看似一个没有网络也可以运行的数据平台,实则是解决了基层残联的大问题,有效避免一人多服务,大多数人零服务的现象,使符合条件享受各项补贴政策的残疾人应享尽享,大大降低了残疾人信访问题的发生。
城市中心区域的残联如何做好偏远乡镇残疾人的创业就业工作,这也是胡敬到任后重点思考的问题。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在大雨中驱车20公里,我来到了碧江区和平乡龙鱼村郑家坡组,这里海拔近千米,云绕群山,植被茂密,清新的空气滋养着诸多稀有物种,这是胡敬和残联同事今年第三次来到这里了解情况,残疾人刘宗强投资170万元创办的碧江区合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建在山顶,目前,已建鸡舍2个,办公室、饲料仓库及生活用区,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鸡存栏15000羽,现有员工7人,安置4名残疾人就业,预计到今年年底鸡存栏数量达到30000万羽,员工人数9-11人可安置6-8残疾人就业。从去年开始,胡敬和残联的同事就为合作社跑政策和项目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产自大山的生态鸡蛋正在大量上市。
龙青松的分厂建在碧江河西街道办事处茅溪村,这个分厂建于今年4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生产厂房面积近1000多平方米,现有职工 23人,其中残疾职工10人,安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残疾人1 名,重度残疾人 2 名,经营项目主要是木材加工及销售。这个分厂与德木木业的老厂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木炭车间,龙青松和合伙人陈树德将原来废弃的锯木面做成了木炭,而且已经上市,资源充分利用。车间里看到了已经拼接成型,等待烘干贴皮的生态板,烘干车间正在建设中,烘干车间的热量来自木炭车间,能量循环使用。德木木业以前的产品是木条,利用废旧木材或者原木加工成木条,销往山东,山东的厂家用这些木条做成打家具的生态板,贵州的家具市场也在广为使用这种生态板。也就是说龙青松他们生产的是粗放型、低端化的产品,效益低、成本大,他们生产的木条销往山东,一方有450元的收入,还不包括物流成本,而在市场上销售的生态板的价格是他们的几倍,由于产品低端,受制于人,龙青松和陈树德决定投资开办分厂,引进设备和工艺,自己做生态板,从四月份开始,设备陆续到位,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半年后,德木木业的产品完成升级换代,产品由低端、粗放型转向高端、精细化,同时,碧江区残联也在积极帮助他们寻找技术支持,让目前相对低端的生态板向完全生态转型。
残疾人在创业初始阶段,由于资金,技术力量,个人能力的限制,选择创业的大都是粗放型产业,这些产业劳动强度大,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都不高,制约了残疾人增收,也使得残疾人的小康路走得更辛苦,德木木业在全省残疾人创业中率先转型,探索生产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给我省残疾人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雨越下越大,锦江河水暴涨,水灾又来了,在下山的途中,胡敬的心一直悬着,她不停地在了解住在低洼地带和偏远乡村残疾人的情况。这场大雨不知会给多少残疾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天佑善良和勇敢的残疾人朋友,愿你们一切安好!暴雨中,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