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神奇年俗:从江龙图侗寨“关略”祭“萨玛”
中新网贵州频道2月21日电 题:贵州神奇年俗:从江龙图侗寨“关略”祭“萨玛”
作者 梁雨 梁红旭
农历正月初一(2月19日)上午,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龙图侗寨一场古老的年俗——“关略”祭“萨玛”仪式在阵阵芦笙和鞭炮声中上演。
龙图侗寨由宰门、腊水、腊全三个村组成。这天清早,龙图三个村寨约七千余名侗族群众身着盛装,排成长长的队伍相继走出寨门,男女老少齐声欢呼,人们一路吹奏芦笙鸣枪放炮,场面壮观撼动人心。这是龙图侗乡独特的年俗“关略”祭“萨”仪式。
“关略”侗语即“出击”之意,这也是侗族地区极为少见的表现为抵御外侵保卫家园的独特的年俗。
“萨玛”(侗语即太祖母)是侗族敬仰的“女神”,原名吴杏妮,(朝代不详,民间有隋末唐初和明末清初之论),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心地善良,智勇双全。相传,“萨玛”在世那个朝代,地方政府官僚在湘、黔、桂的侗族地区横征暴敛,民众苦不堪言。官逼民反,“萨玛”顺应民意,联络率领八百侗寨乡亲举起义旗抵御官兵镇压侗寨子民的暴行,先后转战在湘、黔、桂交界的从江、黎平、榕江、三江、龙胜、通道、靖县等地侗乡一带。在贵州省从江县龙图侗寨与入侵官军的一次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萨玛”所带的队伍被迫退守庆云乡丹阳村一带,最后孤身一人的“萨玛”誓死不降,在悬崖峭壁的“龙当岁”跳崖英勇就义。
“萨玛”死后,当地侗族百姓将其“魂魄”接回寨中收葬,并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纪念“萨玛”的丰功伟绩。此后,这样的祭拜仪式传承至今,演变成为今天文化内涵丰富且神奇多彩的“萨玛”文化。
在侗族村寨,几乎都建造有“萨玛”的神庙(也称社堂),且每年举行规模隆重的“接萨”、“祭萨”仪式活动。龙图侗乡大年初一的“关略”祭“萨玛”仪式,就是人们缅怀当年“萨玛”带领侗族子民保卫家园出征御敌的场景。
龙图侗家人的“关略”祭“萨玛”仪式从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正式开始。
大年三十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必须在凌晨之前就准备好丰盛的饭菜,凌晨过后就不许再有刀声响动。每隔三个时辰寨中就吹奏三曲芦笙,鸣响三声铁炮,一直延续至天亮。
天刚蒙蒙亮,主管“萨玛”社堂的寨老打开堂门后,各家各户的一家之主(家中辈分高的年长的男性)就相继前来烧香敬拜。拜毕回到家中一家人吃过丰盛的团圆饭,各自穿上新装来到到“萨玛”门前喝“平安茶”戴上一枝“万年青”,祈求“萨玛”护佑一生安康。
随后,全寨人聚集在鼓楼坪上,排成长长的队伍,由寨老领路浩浩荡荡向村外出发,一路欢呼不断,枪炮声不绝,来到“古战场”与另外两个村寨的队伍相会,共同抵御外侵。此时所有的鞭炮一起燃放,芦笙一齐吹奏,数千男女老少齐声高呼,芦笙、炮声、欢呼声,整天动地,祭拜仪式进入最高潮。
“萨玛”在侗家人的心中是侗寨的保护神,是和平、安康、昌盛的象征。“萨玛”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对侗族的社会生活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2006年,在侗族的“萨玛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