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修好“最后一段路” 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6日电 两条河流相隔,百户人家居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兴宝村柏木淌、新田湾两个村民组一直未通公路,如今,几代村民的梦想即将实现。
烈日似火,炙烤大地,“烤验”着劳动者。跨过漏矸河上那24个跳蹬,漏矸岩山脊上,一条宽4米多的毛路初步成型,沿线红旗飘扬,挖掘出、风钻机不停嘶吼,100多名群众拿着锄头掏挖泥土,汗如雨下。
柏木淌村民组组长陈远说:“新田湾和柏木淌两个村民组目前共有83户400多人,由于不通公路,几代人的生产物资、农家产品运进送出都靠肩挑背驮,硬是苦啊。现在有党委政府帮忙,修通公路,我们是志在必得。”
兴宝村村委会副主任肖友才介绍,新田湾、柏木淌离兴宝村所在地约6公里,南与正安新洲隔河相望,西与顺河共饮一江,两面临河、山势陡峭,当地群众长期面临出行难、上学难、生产难、致富难的困境。尤其是两个村民组的30多名学生每天都要通过漏矸河的跳蹬上学,十分令人担忧,如遇下雨天,更为恼火,小路难走不说,河水一旦淹没了跳蹬,学生就上不了学。
肖友才回忆,由于不通公路,每到丰水季节,出行就是难题,孩子们上学总得老师或家长背送过河,在1979年、1994年和2010年,漏矸河就分别夺走了2位老师和1位家长的生命。群众生了急病也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悲剧发生不止一次两次……可是村民们没有办法,只能祷告上苍:别下太多的雨,别涨太大的水。
不通公路,群众心中焦急;不通公路,干部更是忧虑。解决新田湾、柏木淌出行难题,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想过不少办法,先后从兴宝修通了至天台、自顺河到庙塘的公路,无奈山河阻隔,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蜿蜒小路上,两三个群众走来,正要加入施工队伍,“从兴宝街上走下来,走了一个半小时,难走。现在政府帮助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把公路修通。”
农村公路是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道真县委县政府始终突出民生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在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同时,提出确保年内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按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标准,乡镇负责组织挖通公路,彻底未通公路的村民组和10户以上未通公路群众出行难题。
一个民字值千金。平模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抢抓机遇打通柏木淌、新田湾断头公路。消息传来,当地群众无不欢呼、积极拥挤。他们说,只要修通公路,我们愿意不计得失、不要补偿提供自留地、菜园子,愿意不计劳酬、不畏艰难参与建设施工,齐心协力修好公路。
“修公路,群众积极性非常高。”兴宝村村总支书记唐建波介绍,经测算,从天台接通柏木淌、新田湾的公路全长4.3公里,其中新开挖2公里多,约需投资20万元,由于上级资金有限,镇村通过“一事一议”,召开群众会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得到大力支持。“83户群众按每户1000元主动筹资,筹集了8.3万元,在外创业的当地村民通过捐款筹集了2万多元。”
平模镇副镇长何吉庆说:“对柏木淌、新田湾公路建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千方百计争项目、筹资金,切实帮助群众实现百年梦想。”
山势陡峭,江河阻隔。4公里断头,看似不长,实则不易。峭石、密林、河谷,无不成为施工瓶颈。为尽早将修通公路,镇村干部扎根群众,交心谈心、加油鼓劲,扎根现场,协调指导、参与劳动;广大群众全力配合,相互协调、提供土地,不惧艰辛、投工投劳。
酷暑时节,漏矸岩上,再现愚公精神。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干部群众,一齐上阵,一心修路。一天、两天……一个月以来,没有一天停工;五米、十米……一公里路基本成型,没有一人退下。
山石让路,密林退却。兴宝干群凭着是一身肝胆,踏平山川,向着梦想出发。唐建波说:“再多的苦,再大的难,都阻挡不了我们修路的激情,今年中秋节,一定通公路。”(韩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