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唱响做大做强“3155”工程主旋律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21日电 近年来,钟山区紧扣“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这条主线,有效实施“3155”工程,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加快一产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看得见“绿”、摸得到“金”的城郊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之路。
为了使今年的“3155”工作取得“开门红”,钟山区于年初在各乡镇、社区分解任务,核桃、中药材、草食畜牧业、茶叶、特色经果、蔬菜产业等六大产业基地分布全区范围内,唱响了做大做强“3155”工程的主旋律。
截至目前,“3155”工程全区已完成3.4847万亩,占2015年任务5.5万亩的63.36%。新增面积完成情况为,茶叶0.07万亩,核桃0.14万亩,蔬菜0.335万亩,中草药0.155万亩,红豆杉0.3644万亩,花卉苗圃0.146万亩,特色经果2.2443万亩,改良草地0.03万亩。
在大河镇,钟山区将逐年打造10000亩葡萄、10000亩蔬菜、10000亩花卉、10000亩中药材4个一万。此外还将充分利用该镇离城郊近的优势,将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打造城市后花园,形成农旅一体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
万亩葡萄基地是钟山区实施“3155”工程以来,在大河镇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内的重点打造的排头兵之一。如今,经过精心培育,葡萄基地里共1300余亩、5个品种的葡萄已经挂果,预计8—9月份成熟便可供游客采摘和向市场供应,而其余900余亩的土地里种植的6个品种用于酿造葡萄酒。围绕钟山区“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农民、跳出农民抓农民增收致富,立足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展思路,该合作社目前已流转了2800余亩土地,共带动185户农户参与合作社,共解决100余人就业。
截至目前,2015年全区实施“3155”工程约流转土地1.27万亩,山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直接增加项目实施点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1662元;同时,在“3155”工程种植及管护当中,农民务工性收入也直接增加。日前,在万亩花卉基地里,村民袁义忠和其他农户正精心种植樱花、紫薇、红枫等近30多个品种的花卉。在花卉苗圃园里,他们学习到了新的种植技术,还可以有“月薪”拿,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万亩花卉基地作为钟山区“3155”工程发展立体农业的示范点,将衍生出鱼塘养鸭和林下养鸡等养殖业,待到8月份花卉盛开之时,市民们便可以到万亩花卉基地享受采摘体验,感受乡村旅游的魅力。
据钟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主要是加强“3155”产业小康特派员的工作,加强对已经实施产业的后续管护,大对“3155”产业的包装,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已经实施的产业除了包装项目以外,在就地转化上加大产业链的衍生,加强加工企业的集聚度,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作用。同时强化产品品牌意识,增强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力。(鲍斯玮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