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地中海贫血患儿 不买玩具 省下钱来买药输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高发区,西南地区以重庆为高发区。
昨日,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刘劼正在接受输血。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摄
坐在病床上的刘劼正玩着手机游戏,头顶上悬着输血袋。一旁的妈妈关爱地看着这个患了地中海贫血症的6岁孩子。
地中海贫血症,简称“地贫”,对于多数重庆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地贫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最大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贫血病,在骨髓移植前,如果不保持一定输血量,会造成患者死亡。
每月必须输两次血
坐在病床上的刘劼似乎对头上悬着的血袋、身上的输血管感到毫不在意,他正聚精会神地玩着妈妈手机里的游戏。“前额高,颧骨高,鼻梁塌,眼睛分很开,他的脸由于病情和以前变得不一样了。很多地贫患儿都有这些特征。”刘劼的妈妈刘诒一边翻出手机里他小时候的照片,一边说。
星期三,他们从长寿老家出发来到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到医院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一系列检查,然后预约血源,再静静地在病房里等待输血,血荒的时候还会等候3-4天。一个月输血两次,每次来之前的几天都会让刘诒觉得压力大、坐立难安。而刘劼却觉得很开心,在病房里跑来跑去,不停地玩闹。
几天前,临近开学,6岁的刘劼马上要上一年级了,他骄傲地说:“我今年已经是小学生,一年级了哟!”几天前,他告诉妈妈:“妈妈,我的手板看起又不红了,是不是该去输血了呀,输了血我就要去上学了哦。”
每天睡觉时做去铁治疗
除了每个月雷打不动的两次输血外,刘劼每天都要做去铁治疗,防止因过多的铁沉着于心肌和其他脏器引起损害,甚至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每天晚上9点左右,刘劼会乖乖地躺在床上,把肚皮上的衣服掀开,让妈妈给自己“打针”。去铁治疗需要将一个仪器泵用导管安插在肚子上,而这每天的“打针”工作就只能落到刘诒身上。
“针扎进去的角度要在40度到45度之间,手不能抖,扎完要擦喜辽妥(一种防止静脉输液和注射引起的疤痕的软膏)。”说到扎针的注意事项,刘诒了如指掌。去铁治疗需要10个小时以上,所以这项治疗只能选择在刘劼每天的睡梦中进行。
随着针眼扎得越来越多,扎针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大部分时候的刘劼都强忍痛楚,一声不吭。每天看到这个小小的卧在床上的身体,随着呼吸起伏的肚皮上放着这个半本书大小的仪器泵,刘诒难免会从心里泛起一阵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