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充分发挥“四支队伍”作用 推进整改落实真见实效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中,毕节市坚持“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力量不减、聚焦不变、整改不断”,围绕转变“四风”、群众期盼、夯实基层和建章立制四个重点,充分发挥深化作风建设巡回督导组、“农民讲师团”、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四支队伍”作用,推进整改落实真见实效。
深化作风建设巡回督导组:让整改进程层层推进
毕节市充分发挥深化作风建设巡回督导组的督导职能,把中央、贵州省委和毕节市委“21+3+9”专项整治的目标和要求层层传递到位,层层督促到位,层层落实到位。坚持厅级领导担任组长不变、督导单位不变、督导要求不变,派出10个深化作风市委巡回督导组对督导单位存在问题督促落实整改、督促作风转变、督促形成常态。重点围绕各地各部门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认真践行“三实三同”,继续抓好“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领导班子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问题整改清单)的落实;深入整治“四风”,加大对“庸懒慢浮贪”“吃拿卡要报”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指导开展好党组书记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聚焦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整改等工作开展督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细化措施,以上率下、上下互动、合力整改。10个市委巡回督导组每月到所督导单位开展督导工作1次以上,通过随机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采取下评上、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方法检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全市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的落实。
毕节市通过组建“农民讲师团”,用基层党员、基层群众最能接受的语言及时将中央、贵州省委、毕节市委关于整改的要求传递给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让他们知晓在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的过程中、在落实惠民政策的过程中、在推进民生改善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做什么,都要改什么,都要怎么改。全市共组织4019名农民讲师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当好整改落实的宣传员,搭建传递整改“声音”的桥梁纽带。截止目前,市、县、乡三级“农民讲师团”共开展宣讲5691余场次,培训党员、群众50余万人次,真正把整改“声音”传递到家家户户。毕节市“农民讲师团”做法得到贵州省委领导认可,并在贵州省进行了推广。今年,中宣部还授予纳雍县老凹坝乡平寨村党支部书记、毕节市市级农民讲师、纳雍县讲师协会理事长吴儒文“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
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让整改过程盯紧盯牢
整改效果好不好,群众实惠实不实,需要有一支可靠的监督队伍来进行监督。在落实整改的过程中,毕节市充分发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监督作用,对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否到位,民生项目大排查、大清理、大整顿是否到位,民生项目推进迟缓、质量不高、管理不严等问题是否整治到位盯紧盯牢,确保各项民生项目在基层落地,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实,群众见到变化得到实惠。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265个乡镇(街道)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3709个村级民生监督委员会,共发现民生领域存在问题4290件,正在核查502件,已办结3010件,立案778件,结案677件,党政纪处分695人,移送司法机关20人,涉案金额2515.8万元。毕节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做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贵州省委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贵州省推广。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让整改触及“神经末梢”
在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毕节市牢牢抓住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这一载体,切实发挥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在参与基层整改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基层强思路、谋发展、打基础,帮助基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手把手”的整改,将整改落实推进到基层的每一处“神经末梢”。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以来,全市新增选派了811名市、县两级单位干部参与到驻村工作,使市县驻村干部人数达2297人,驻村干部总人数达11163人,保证了95%以上的村每村至少有1名县以上单位的干部驻村。落实了最严格的驻村干部驻村值班制度,让驻村干部自觉的把自己摆到联系单位的整改落实中,确保真抓真改。截至目前,全市驻村干部共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1.44万个,办实事好事2.14万件,化解矛盾纠纷8621起,协调项目2069个,争取资金1.48亿元,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王靖云 肖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