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5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为主题进行了集中学习。校党委书记韩卉主持学习会并讲话。校领导李建军、徐晓光、赵守盈、乙引、银熙惠、唐本文等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党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
学习分两个阶段进行。上午,与会同志原原本本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省委《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暂行)》,以及《贵州师范大学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暂行)》、《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党委会议事规则(试行)》、《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下午,与会同志集中研讨交流,围绕会议主题,谈认识、谈体会、谈思考,既有联系实际的深刻思考,也有结合工作的深刻体会,还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委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体现了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理论学习、交流思想、工作研讨、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大家从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大家认为,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深刻总结了党委会工作的一般规律,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蕴含的政治纪律规矩要求和科学的领导艺术、工作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大家表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学习贯彻好《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卉认为,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目的是尊崇经典文献、继承优良传统、解决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既是无比珍贵的财富也是历久弥新的法宝,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继承和发扬。当前,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学习掌握遵守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重温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是要让各级党委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党委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落实党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要让党的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强筋健骨,增长本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三是要让班子成员把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克服本领恐慌和办法恐慌问题,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韩卉指出,经典的力量,就在于能够穿越时空。空间上,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时间上,可以启之未来而永新。《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这样的经典。在学习中,要突出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规矩意识,二是注重发扬民主,三是加强班子团结,四是树立全局观念,五是弘扬求实作风,六是提倡清新文风。
韩卉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提出明确要求。她强调,一要增强政治自觉。要深刻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考验前所未有,把学习贯彻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强化学习的自觉、对照的自觉、改进的自觉,提高党委会的领导能力,切实担负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合力的重任,当好学校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要把握核心要义。文章中阐述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摆在重要位置专题学,纳入学习计划经常学,联系工作实践深入学,掌握精髓要义,做到学深悟透,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推动工作。
三要对照检查差距。坚持问题导向,总结既有做法,对照文章阐释的道理、提出的要求,逐条查摆、逐项分析,列出问题清单,查出深层原因,坚决有力纠正和改进。现在我们遇到的新问题新要求很多,赶、转、改任务并存,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任重道远,“双一流”创建刚刚拉开帷幕,不清楚、不懂得、不适应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拿出对策,妥善解决。
四要带头切实践行。突出班长带好成员、上级带好下级,在加强学习、弹好钢琴、深入调研、强化督查、反对“四风”、力戒骄傲等方面带头示范,着力抓好科学方法的指导传授、责任压力的传导延伸,使校院两级党委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保持清醒,特别是要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抓好决策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共同努力,按照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把党委班子建设得更好,确保党委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