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打造党建工作新高地 焕发非公企业新容貌

14.10.2015  19:24

               

 

  万山区按照“围绕转型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跨越”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齐抓共管、互相促进,立足服务、强化管理等方式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互推互助、共同发展。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健全、创新机制,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办事踏实可靠、群众威信高的班子队伍。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区委把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作为区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定期研究、通报情况、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党委组织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纪检机关和统战、工商、财政、商务、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加强分类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形成由区委统一领导,非公党工委指导协调,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齐心协力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工作格局。二是积极探索属地管理模式。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则,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全区6乡1镇2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作用,成立企业党委,隶属于所在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具体管理辖区内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把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新兴行业实行归口管理。三是选优育强党务工作队伍。对党建基础薄弱或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采取企业配备、共同选聘、机关选派等方式,积极为企业党组织配备了党务工作者和选派了132名党建指导员。同时,采取党校轮训、外出学习、举办讲座、交流互动等措施,大力实施企业党务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齐抓共管,互相促进,紧紧围绕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抓党建。坚持两手齐抓,相互促进,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和谐发展。一是深化载体,打造和谐共赢党建品牌。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大力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即:培养一名党员、帮扶一名员工、征集一条建议、熟练一项技能、奉献一份爱心),着力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载体的可持续性建设;继续抓好“双百双助”联建工作,努力把联建双方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乡村、企业、群众等多方共赢,共同发展,共创和谐。进一步深化“标准化支部”、“党员创新工程”、“党员示范岗”等品牌建设,激发党员活力,鼓励改革从创新,推动非公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弘扬先进典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把党员管理与员工管理衔接起来,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党员员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及时总结、宣传辖区内非公党建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深度报道党建工作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努力营造党建工作的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立足服务,强化管理,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从教育、服务、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让外来党员进得来、留得住,切实发挥党员队伍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着重提高服务,为外来党员排忧解难。坚持以项目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聚集人才的洼地。同时,根据外来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一套规范化的跟踪服务措施,如接待制度、登记制度、联系卡制度等,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联系到哪里。鼓励外来隐型党员亮出身份,通过了解企业招聘情况,根据外来党员简历和特长,积极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二是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外来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以服务带动管理”的工作理念,探索流动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在为外来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外来党员的教育管理,选准用好载体,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定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教育管理,激发工作热情。         目前,全区非公经济党组织组建率为43.51%,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为46.15%。通过党组织在产业中的作用发挥,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今年1—9月份,共完成生产总值22.94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财政总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15%;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2个,签约资金144.62亿元,同比增长185.08%,累计到位资金达74.89亿元,同比增长67.69%。在全省47个非公强县和全市非公强县综合测评中,分别排第11位和第1位。(陈运)